对甘地的评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77页(985字)

莫汉达斯·卡拉姆钱德·甘地(1869-1948)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着名领导人。早在解放前,《东方杂志》等刊物就把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活动介绍给我国读者。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如何评价甘地的问题比较关心,据截至1984年10月的不完全统计,先后发表评价甘地的文章共60多篇,其中译文占1/3。对甘地的评价大体上经历了从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再到基本肯定的过程。目前公开否定甘地的人已越来越少。但是,对于甘地的阶级属性问题,“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以及以“手工纺织”为中心的经济思想这些问题的评价,还存在着原则分歧。甘地的阶级属性问题是争论的焦点。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提法:有的认为甘地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有的认为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有的认为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后一种意见中又有四种提法:(1)是印度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2)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3)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4)是印度民族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究竟哪种提法是正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掌握可靠的历史资料,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提出科学论据,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论断。

1984年10月是甘地诞辰115周年。中国南亚学会在杭州举办了以评价甘地为中心的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就“甘地的思想体系”、甘地主义的内容和核心、“非暴力不合作”的作用、甘地的阶级属性、甘地的历史作用、甘地在印度拥有崇高威望的原因、研究甘地的意义和方法等七个问题交换了意见,充分肯定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高度评价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对印度民族独立事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黄心川:《甘地哲学和社会思想述评》,《南亚研究》1985年第1期)。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同以前相比有一定进展。过去在阐述甘地主义内容时,只谈“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和“建设纲领”,核心是“非暴力不合作”。而在这次讨论会上,林承节对甘地主义的内容和核心作了新的归纳,提出甘地主义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作为宗教信仰的真理和非暴力学说;关于印度争取自由的道路;对未来印度的设想;甘平乐道的生活原则。他认为甘地主义的核心是真理和非暴力,并不是人们常说的“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义的形成和甘地领导权的确立》,《南亚研究》1985年第1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