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脏损害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481页(2985字)
【释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年龄40岁以上,男多于女。根据M蛋白的免疫电泳,MM分为IgG型、IgA型、轻链型(κ或λ)、IgD型及IgE型。由于大量轻链从肾脏排泄,加之高血钙、高尿酸、高黏滞血症等因素,该病肾脏受累常见,就诊时50%以上患者已存在肾功能不全。
【诊断】:
1.临床表现
(1)蛋白尿 60%~90%不等,很少伴有血尿、水肿、高血压,24h尿蛋白多<1g,尿蛋白电泳示低分子小管性蛋白尿,尿本周蛋白可阳性。少数患者24h尿蛋白>1.5g,为中分子蛋白尿,提示肾小球病变。
(2)肾病综合征 较少发生。尿蛋白≥3.5g/d,血浆白蛋白<30g/L。
(3)慢性小管功能不全 表现为尿液浓缩、酸化功能障碍。尿钾、钠或碳酸氢盐丢失增多,肾性糖尿、范可尼综合征等。
(4)慢性肾功能衰竭 40%~70%,进展较快,贫血出现早,肾脏体积多无缩小。
(5)急性肾功能衰竭 无尿发生在肾功能正常或慢性肾衰基础上,常因脱水、造影剂、感染、药物(利尿剂、非类固醇类解热镇痛剂NSAID)等诱发,死亡率高。
(6)尿路感染 1/3病例反复发生膀胱炎、肾盂肾炎。
(7)代谢紊乱 高钙血症引起多尿、脱水,直接损伤肾小管;肿瘤细胞破坏及化疗后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可阻塞肾小管,当尿pH≤5时,尿酸易沉积,对肾小管产生毒性。
(8)肾外表现 骨痛(以腰痛、胸痛为多见)、病理性骨折、鼻出血、牙龈出血、贫血、反复肺部和尿路感染、肝脾肿大、巨舌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详见6.7多发性骨髓瘤节。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尿常规示蛋白尿;血、尿免疫蛋白电泳有助于MM分型。确诊依赖骨穿和骨髓活检。
(2)肾脏病理
1)光镜
a.肾小管间质病变 常见,以骨髓瘤管型伴周围巨细胞反应为特征。肾小管变性坏死或萎缩,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化,较少见浆细胞浸润。
b.肾小球病变
(a)轻链型淀粉样变(AL) 多见于轻链型MM(10%~20%)或IgD型MM中,多为λ型轻链(详见肾脏淀粉样变章节)。
(b)轻链沉淀病(LCDD) 系膜增厚,基质增宽;系膜结节性硬化,如同糖尿病Kimmelstel和Wilson改变。肾小球、肾小管基膜增厚,后者呈条带状变化。确诊依赖特异性游离轻链κ或λ沿肾小管基膜或肾小球系膜结节沉积,以轻链κ型多见。
(c)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极少)。
2)免疫荧光 与骨髓瘤类型无关,可见IgG,部分IgA、IgM、补体沉积。骨髓瘤管型中可见κ或λ沉积。
3.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照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浆细胞多≥15%)。MM应与其他骨髓浆细胞增多性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骨质破坏性疾病及转移性骨肿瘤相鉴别。
(1)肾脏病若遇以下特征应考虑MM,进一步行骨髓穿刺、活检,血和尿免疫蛋白电泳检查。
1)年龄40岁以上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
2)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程度不成正比。
3)肾病综合征无血尿、高血压,早期伴贫血和肾衰者。
4)肾功能衰竭伴高血钙。
5)高蛋白血症且易感染者,如泌尿道、呼吸道感染。
(2)MM表现为中分子蛋白尿以小球病变损害为主者,可行肾穿刺。
(3)IgG型、IgA型MM多以低分子蛋白尿、肾功能衰竭、骨髓瘤管型、肾小管病变为主要表现,部分合并LCDD,较少AL。轻链型、IgD型MM肾脏损害较IgG、IgA型MM发生率高,除小管病变外,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肾脏淀粉样变常见,少部分合并LCDD。
【治疗】:
1.化疗 详见6.7多发性骨髓瘤节。肾功能不全者注意化疗药物半衰期,并可透析后行化疗。
2.一般治疗
(1)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2)祛除诱因 纠正脱水,控制高血钙,避免使用造影剂、利尿剂、NSAID和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
(3)除心衰和少尿水肿患者外,勿低盐饮食,应摄入足够液体,保证尿量>2~3L/d,有利于轻链、尿酸和钙盐排泄。
3.碱化尿液 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盐,维持尿pH≥7,减少尿酸和轻链在肾内沉积。高血钙患者适当碱化尿液维持尿pH6.2~6.8,>7可使钙盐肾脏沉积。
4.防治高血钙
(1)补液扩容后使用利尿剂促进尿钙排泄。
(2)小剂量皮质激素减少胃肠道钙吸收。
(3)口服磷酸盐3~6g/d,减少溶骨,增加钙盐骨沉积。
(4)应用先辉霉素或降钙素。
(5)必要时血液透析。
5.降低高尿酸 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0.1g,每日2~3次,口服。若肾功能受累时,应减少别嘌呤醇量,与化疗合用时尤应监测血白细胞分类计数。
6.透析 血液透析适用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和高血钙危象患者(避免过分超滤液体,注意心、血管并发症)。腹膜透析对消除游离轻链可能较血透为好,但易并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