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动脉栓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00页(2613字)
【释义】:
急性肾动脉栓塞(acute renal artery embolism)是指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急性栓塞,导致肾脏严重缺血性梗死。肾动脉栓塞的栓子约90%来源于心脏,与房颤等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栓子可以是血块、组织、坏死物、气体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肾动脉栓塞出现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肾动脉栓塞的速度、程度和范围。肾动脉小分支栓塞或较大分支缓慢地堵塞已形成侧支循环时,临床上可无症状和体征。肾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发生急性栓塞时,常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肾梗死表现 心脏病患者(最近发生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等)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腹痛或背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发生无尿或少尿及肉眼血尿。患侧肋脊角叩痛(+)。
(2)高血压 肾动脉栓塞时,肾组织缺血而释放大量肾素,可立即出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严重而难治性高血压。
(3)肾功能损害
1)急性双肾或孤立肾肾动脉栓塞 常出现快速、进行性少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单侧肾动脉栓塞 一般不引起肾功能损害,但健侧肾动脉发生痉挛或对侧肾脏有潜在病变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慢性肾动脉栓塞 由于侧支循环的代偿及未受累肾小球的高滤过代偿,肾功能可无改变。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增高,核左移。
2)尿常规 镜下血尿(红细胞>15/HP)、无菌性白细胞尿(白细胞>10/HP)和蛋白尿()。
3)肾功能 血清尿素氮、肌酐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4)血清酶学检测 谷草转氨酶(GOT)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3~4d后下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于梗死后1~2d升高,2周后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AKP)于梗死后3~5d达最高水平,4周后恢复正常。
5)尿酶升高 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超过正常值7~10倍,持续2~3周或以上。
(2)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显示肾动脉栓塞后血流消失,有时显示肾脏楔形改变,对本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敏感性差。
2)静脉肾盂造影(IVP) 肾动脉主干完全栓塞时,该侧肾脏无灌注故不显影。肾动脉分支栓塞,肾盂肾盏显影可完全正常或局部肾盏不显影。节段性梗死肾呈萼状变化,皮质变薄。肾梗死发生2周以后,局部纤维化、瘢痕形成,IVP示患肾明显缩小。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包括肾扫描及肾动态γ显像。肾动脉主干栓塞时,肾灌注缺如或显着减少,患肾无功能;肾动脉分支栓塞时,肾节段性灌注缺损,肾功能减退。
4)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往往须增强)可提示肾动脉栓塞的特征性变化,梗死区密度减低并丧失增强效应。
5)肾动脉造影 是诊断肾动脉栓塞最直接的方法,能明确肾动脉栓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可同时进行肾血管扩张术,或直接注入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由于肾动脉造影属创伤性检查,可能损伤肾血管或造影剂加重肾损,故仅用于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因造影剂量少、对肾损害轻,已逐渐替代普通血管造影,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治疗】:
肾动脉栓塞治疗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肾血流。临床上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手术治疗 手术取栓适用于急性双侧肾动脉栓塞或孤立肾肾动脉栓塞患者,应在12小时以内进行,越早越好,否则肾功能难以恢复。
2.非手术治疗
(1)溶栓治疗
1)动脉溶栓 肾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尿激酶(urokinase,UK)或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可激活纤溶酶原,促使血凝块溶解、血管再通。常用方法:第1小时经动脉导管注入UK10万u,以后2.5万~5万u/h维持2~3d。
2)静脉溶栓 UK或SK通过静脉滴入,溶解动脉血栓。使用SK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及出血,由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栓塞者禁用SK。常用方法:UK10万~20万u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点滴4~6h,1~2周为一疗程。
(2)抗凝治疗 肝素、华法林等可改善患者体内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滞度。常用方法:肝素100m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中,静脉点滴4~6h,一般2~4周为一疗程,期间应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华法林起始剂量5~10mg/d,2~3d后减量至2~4mg/d维持,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
(3)对症支持治疗 有高血压者宜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搏通)、苯那普利(洛汀新)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积极透析治疗。此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感染亦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