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40页(4485字)
【释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单克隆性恶性浆细胞性疾病。患者常伴有明显的溶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骨痛、自发性或轻微受伤后骨折、高血钙症、血清中出现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尿中可有本-周蛋白。多数患者有贫血及肾功能损害。
本病好发年龄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患者增多。病因不明,可能与C型DNA病毒或慢性致病原长期刺激有关。
【诊断】:
1.临床表现
(1)局限性或广泛性骨骼疼痛,尤以腰痛为多见,易误诊为腰肌劳损,其次为胸廓疼痛和肢体疼痛,易误诊为风湿痛、肋间神经痛或痛风。骨痛在活动时加剧。
(2)骨肿瘤 常为多发性,以躯干骨及颅骨多见。大小不一,一般自豌豆到核桃大小,年轻患者可发生孤立性浆细胞瘤,手术切除或可痊愈。
(3)病理性骨折 常可突然发生,在轻微活动情况下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后出现剧痛。以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亦可发生于锁骨、肋骨、骨盆等部位,甚至累及长骨。
(4)神经症状 常因脊髓受压后引起,如截瘫、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5)出血倾向 以鼻出血及齿龈出血为多见。主要由于血小板减少,高异常球蛋白血症及凝血因子消耗引起。
(6)中度贫血。
(7)原因不明的蛋白尿,有的患者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8)易发感染 不具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显着增高,但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故患者易反复发生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咽峡炎、皮肤感染、泌尿道及肠道感染等,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死亡。
(9)其他 乏力、低热、消瘦、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均可出现。若伴淀粉样变,随其沉积的部位不同可见肝脾肿大、心脏扩大、胃肠道症状、舌体肥大等。
2.辅助检查
(1)生化和常规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常达100mm/h或以上。
2)血常规 早期为正细胞正色素轻度贫血,随病情加重为中度贫血。在血片检查时,由于红细胞呈缗钱样而不易推片。白细胞正常或减低,分类正常,若浆细胞>20%,绝对值>2×109/L为浆细胞白血病。血小板计数正常,个别患者可减少或增高。
3)血黏度增高 10%~15%患者血钙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在重型及病情活动者增高。LDH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
4)血清蛋白电泳 γ或β球蛋白显着增高,或在β及γ球蛋白之间出现单株峰型M球蛋白。
5)免疫电泳 增高的M球蛋白经免疫电泳分析,大多数为IgG(约占50%~60%),IgA(约占20%~50%),其他为IgD,轻链(κ或λ型);极少数为IgE。轻链型一般均有肾脏受损的表现,易误诊为原因不明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预后较差。
6)尿本-周蛋白 60%~70%的病例可阳性,轻链型大多阳性蛋白免疫电泳见γ-区有明显高峰。
7)高尿酸血症为瘤细胞溶破所致,可出现血尿酸增高。晚期肾功能衰竭病例磷排出减少,血磷可增高。
(2)骨髓象检查 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呈不均一的灶性分布。一次骨穿因抽吸取材有限,可能得出假阴性结果。因此,采取疼痛部位穿刺,反复多点穿刺或对照X线片的阳性部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涂片上骨髓瘤细胞占有核细胞10%~19%以上。须排除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后者一般均属成熟浆细胞。必要时同时作骨髓活检,可见到浆细胞弥漫浸润和致密聚集,包绕血管和沿骨内膜表面分布。骨髓涂片作免疫学标记对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骨髓瘤细胞系恶性B系标志,一般为,,,及,而与之相反,正常浆细胞为,。及提示预后不良。
(3)染色体 出现假二倍体者,治疗时往往有抗药性出现并伴有轻链增多。第6号染色体q缺失者溶骨严重。第7号染色体q缺失者治疗时有抗药性。
(4)骨骼X线检查 91%的病例阳性。受累骨骼示圆形穿凿样缺损,周围无骨质增生反应。骨骼病变以颅骨为典型。其他病损可见弥漫性骨质疏松及脱钙。
(5)骨扫描 99mTc骨扫描46%病例阳性,但其肋骨上显像优于X线。由于99mTc磷酸复合物集中在新骨形成区,故对溶骨损害的检出无临床意义。但可检测到有否活动性骨形成。
3.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1)骨骼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IgG>35g/L,IgA>20g/L,IgM>15g/L,IgD>2.0g/L,IgE>2.0g/L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1.0g/24h。少数病例可出现双克隆或三克隆Ig。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若具有上述两个条件并存者,可予以确诊本病。
(2)骨髓浆细胞增多 可见于风湿性疾病、感染、过敏、肿瘤等原因,但大多数患者浆细胞<10%。所见浆细胞一般较成熟,称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3)溶骨病变 与骨髓转移性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鉴别。
(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 须排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该病老年发病,血清IgM>10g/L。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无骨质破坏。若M蛋白增高同时有浆细胞累及神经、内脏、内分泌及皮肤称“POEMS综合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肝、脾、淋巴结肿大,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多毛似黑棘皮症样改变、皮下水肿、胸腹水等。
【治疗】:
1.一般处理
(1)骨痛 对症治疗,服用吲哚美辛(消炎痛)、芬必得、奇诺力。剧痛时可用布桂嗪(强痛定)、美施康定(吗啡缓释片)或其他麻醉药品。
(2)贫血明显时适量输全血、少浆红细胞。丙酸睾酮25~50mg,每日或隔日肌注。康力龙2mg,每日2~3次口服。十一酸睾酮(安雄andrio1)40mg,每日2次口服。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时输单采血小板。
(3)血钙增高时,多饮水,生理盐水静滴后呋塞米(速尿)40mg静注,每4~6小时1次,或用泼尼松20mg,每日4次,口服,血钙下降后渐停药。本病引起高血钙血症或骨痛时可用磷酸三钙类药物。阿可达(Aredia)30~60mg(最大总量为90mg)1次静注,或2~4d中分次静注。每日骨磷(bonefos)3~5mg/kg,静滴,连续3~5d。博宁(pamidrnate)30~60mg,静滴。
(4)高尿酸血症时口服别嘌呤醇0.1g,每日3次。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50mg,每日1次,口服。同时口服碳酸氢钠1.0g,每日3次。
2.抗肿瘤治疗
(1)放疗 如病灶较局限,或因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如压迫脊髓),可局部放疗。
(2)化疗 化疗以氮芥类药物为主,有美法仑(米尔法兰,melphalan)、卡氮芥(BCNU)、环已亚硝脲(CCNU)、溶肉瘤素(sarcolysin)、消瘤芥(AT1258)及环磷酰胺等。但单个药物缓解率低,仅30%左右。有以下联合化疗方案。
1)MP方案 美法仑,每日10mg/m2,第1~4天,口服;泼尼松,每日60mg/m2,第1~4天,口服,每4~6周重复1次,至少1年。必要时第21日加用长春新碱2mg,静推(MPV方案)。MP方案用于初治患者。
2)M2方案 BCNU,80mg/m2,第1天,静滴,或CCNU100mg/m2,第1天口服;环磷酰胺,400mg/m2,第1天,静推;美法仑,4mg/m2,第2~8天,口服;长春新碱,2mg,第21天,静推;泼尼松,40mg,第1~7天,20mg第8~14天,口服。休息2周为1疗程,共6疗程。
3)VAD方案 长春新碱,2mg,第1天,静推;多柔比星(阿霉素),40mg,第1~4天,静推;地塞米松第1~4天,每日40mg,口服,第7~12天每天20mg,口服,第12~21天,每日10mg,口服。休息5d为1疗程。
改良的VAD方案为地塞米松40mg,第1,4,9,12天改用静脉滴注。VAD方案适用于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病例。
3.干扰素 化疗间歇期及缓解后维持治疗可使用干扰素,后者具有明显疗效。可用α干扰素3×106u,每周3次,亦可用γ干扰素0.2mg/m2,每日1次,皮下注射。
4.骨髓移植 由于本病发病年龄均为年长者,一般不宜进行骨髓移植。近年来对部分合适患者,放宽年龄限度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