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45页(1498字)
【释义】:
由于红细胞内在或外在因素引起的破坏过多,寿命缩短所产生的贫血称为溶血性贫血。
根据溶血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见表17-2。
表17-2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分类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 可见程度不等的贫血和黄疸。急性伴大量溶血时可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等症状。血管内溶血时尿色加深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
(2)体征 面色苍黄、全身贫血貌伴黄疸,肝脾呈不同程度肿大。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破坏过多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粪胆原及尿胆原排出量增加;游离血红蛋白增加;血清结合珠蛋白下降或消失。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网织红细胞增高;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可呈多色性,红细胞内可见Cabot环、Howell-Jolly小体等;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3)溶血病因
a.抗人球蛋白试验 免疫性溶血可出现Coomb试验阳性。
b.抗人球蛋白阴性者再作以下检测:
(a)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靶形红细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某些血红蛋白异常。
(b)红细胞形态正常者,可作G-6-PD活性测定或作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c)红细胞脆性试验 对诊断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决定作用。
(d)血红蛋白电泳 有助于确诊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异常。
(e)异丙醇试验 用以检测不稳定血红蛋白和血红蛋白H(HbH)。
【治疗】:
治疗原则 除去病因,减少红细胞破坏,纠正贫血。
(1)除去病因 对G-6-PD缺乏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氧化性药物。
(2)激素治疗 主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输血治疗 急性溶血后发生重度贫血应及时输血,以防止并发症。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输注洗涤过的红细胞。
(4)脾切除术 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有切脾指针,患者年龄应大于4岁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