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组织细胞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09页(2116字)
【释义】: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一种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恶性增生的疾病,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组织中形成异常的组织细胞灶性增生。病因目前尚未阐明,有学者认为多数病例可能为T细胞系相关的血液、淋巴肿瘤,仅少数为单核巨噬细胞起源。
【诊断】:
1.临床表现
(1)起病大多较急,病情进展较快,仅少数病例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直至1年以上才出现症状。
(2)发热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高热,热型可为弛张型或稽留型。伴全身乏力,多汗和消瘦,可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
(3)造血系统大多明显受累,贫血、出血,并呈进行性加重。
(4)肝、脾、淋巴结常有肿大,肿大淋巴结常累及锁骨上、腋下、纵隔、主动脉旁及腹腔淋巴结,少数可呈块状肿大并有压迫症状。
(5)皮肤、皮下组织可有浸润,表现为斑丘疹或小结节,也可呈炎性硬结浸润性病灶。
(6)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肿块、腹水、肠梗阻、局限性肺炎等症状。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全血细胞呈进行性减少,涂片中偶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常聚集在片尾和边缘。
2)骨髓检查 因本病病灶分布不均匀,有时需多次,多部位穿刺才能得到阳性结果。其形态学特征可分为:
a.异常组织细胞,其在大小、形态和成熟程度上很不一致。
b.多核巨组织细胞,这种细胞胞体大小不一、畸形、胞核幼稚,胞体近似巨核细胞,具有多个胞核(2~10个)及大核仁。
c.淋巴样组织细胞。
d.单核样组织细胞。
e.吞噬型组织细胞,吞噬红、白细胞及血小板。
其中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而淋巴样、单核样及吞噬型组织细胞无特异性诊断意义。一般在骨髓涂片中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再结合临床表现和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可作出诊断。
3)病理检查 在诊断可疑时可作淋巴结活检,如发现其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并有广泛或局灶的异常组织细胞增生诊断可以成立。
4)皮疹印片、胸腹水涂片 有时可找见异常组织细胞。
(2)影像学检查 X线、B超,必要时CT检查可发现纵隔、肺门、气管支气管旁、腹腔等处肿大淋巴结。
【治疗】:
本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应按恶性肿瘤积极治疗。
1.化疗 近些年来通过CHOP,COPP等方案的使用,疗效较以前有所提高,现介绍如下,可根据病情选用。
(1)VCP方案 VCR(长春新碱)1.5mg/m2,静注,每周1次;CTX(环磷酰胺)250mg/m2,静注,每周1次;Pred(泼尼松)每日40~60mg/m2,分次口服,一般2周为一疗程。
(2)CHOP方案 CTX250mg/m2,静注,第1天;ADM多柔比星(阿霉素)50mg/m2,静注,第1天;VCR1.5mg/m2,静注,第1天;Pred每日60mg/m2,第1~5天,口服。
(3)COPP方案 CTX600mg/m2,静注,第1,8天;VCR1.5~2mg/m2,静注,第1,8天;PCZ(甲基苄肼)每日100mg/m2,第1~14天,口服;Pred每日40mg/m2,第1~14天口服。
(4)COAP方案 CTX600~800mg/m2,静注,第1天;VCR1.5mg/m2,静注,第1天;Ara-C(阿糖胞苷)每日100mg/m2,分2次,静注,第1~7天;Pred每日40~60mg/m2,第1~7天,口服。
2.化疗方案 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具体可见急非淋治疗的有关章节(17.6)。
3.综合治疗 输血、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