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清代的釉下彩绘瓷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124页(12979字)

1.顺治时的青花瓷

顺治时期(1644~1662年)中央政府忙于巩固自己的政权,无暇顾及官窑瓷器的生产,因此现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中,官窑瓷器极少。绝大多数是供器及民间日常用瓷。

顺治青花瓷极容易与明末崇祯瓷相混淆。青花原料仍使用国产的浙料。一般的青花纹饰的层次少,分不出阴阳反侧,只有极个别非常精细的青花瓷,能分出阴阳面,但层次依然不多。精细的青花颜色有的非常青翠、平稳;胎骨坚致洁白,釉子光润平净,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之作。此时大部分青花瓷器颜色深蓝,有的地方有凝聚的黑色斑点,但没有明初青花那样凹入胎骨的现象。胎子坚致细密,釉子闪青,甚至是青白色,很光润,有的釉中有密密麻麻像尘土一样的小黑点。粗糙之器的青花呈黑蓝色,有晕散,有的纹饰模模糊糊不很清楚,这类青花多见绘于罐、瓶、花觚、炉等厚胎瓷器上,施厚亮青釉,有的釉中也有尘土样小黑点。

顺治纹饰一般很粗犷,绘满器物。有几种纹饰是顺治所独有的,如常见于炉、罐上的非常粗犷的云,龙粗大威武,只露出头、身、尾等几截,其余部分被斑片状云遮挡,好似凶猛的恶龙从浓黑滚滚的云中腾越而出,其身忽隐忽现一样。这时也有崇祯式的勾勒轮廓,涂青花留白形成的“括号云”。常见于花觚、罐之上的芭蕉瑞兽,顶天立地的芭蕉叶旁站着麒麟(图93),独角兽等;常见绘于盘、碗之上的人物故事,人物多居于庭院或室内,有一定的情节。这几种纹饰一般都画得很满,很粗犷,青花没有层次。常见于筒瓶之上的洞石芭蕉,其山石形状很怪,上大下小,好像没有根基,山石上均有大小不等的洞穴(图94)。还有专绘于盘上的一片秋叶,旁边书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等题句,这类纹饰空地较大,相对讲比较雅致。除这些本朝特有纹饰以外,常见纹饰还有玉兰怪石、缠枝牡丹、雉牡丹、四季花、山茶花、童子骑麒麟、八仙、布袋和尚、云鹤、博古等等。

图93 顺治青花麒麟芭蕉纹盘

图94 顺治青花洞石芭蕉纹筒瓶

顺治时常见的器型不多,仅见花觚、盘(图94)、碗、筒瓶(图95)、香炉、罐等等。

图95 青花怪兽纹蹄尊(康熙二十三年)

顺治时瓷器的胎子坚硬细密、釉面青白厚亮,有的有尘雾状黑点。主器胎体厚重,底足多细砂平底,有的有细密的旋削痕,器足向内斜削;圆器胎体轻薄,滑润。底足修成滚圆的泥鳅背,比较高深,几乎没有塌底现象。有的大盘是双圈足或宽圈足。一般器物都有酱口,无论圆器立器,底足都露较高的无釉边。

顺治带官窑款的瓷器很少,有双圈六字两行“大清顺治年制”款及四字两行“顺治年制”款,字体工整。民窑供器多署干支款,一般生活用器多无款,有的署“玉堂佳器”款。

2.康熙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釉下三色瓷

康熙皇帝在位61年(1662~1723年),平息战乱,国力不断上升,加上康熙本人对汉文化非常重视,各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制瓷业也不例外。

青花瓷 康熙青花瓷器在清代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所谓“青花五彩”是指用青花绘出的纹饰可以分出深浅浓淡多层色阶,能充分表现出纹饰的阴阳反侧面,富有立体感。康熙早期官窑青花有顺治时期的特点,青花颜色有的深沉,有的浅淡,但都比较稳定。纹饰古朴,胎子厚重,很坚致。釉面青白,器物修胎多数规整,底足有的仍能看出有浅显的跳刀痕,有的有火石红斑点,器口多数施酱釉。中期官窑青花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青花颜色青翠,纹饰层次分明,远山近水、岩石的凹凸阴阳及树叶的反正面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像一幅幅水墨画。康熙晚期的青花逐渐浅淡,略显灰暗,有的因呈色不稳,开始晕散。康熙时青花瓷器的胎子非常细润坚致,早期稍厚重,中晚期略薄。但康熙时无论多薄的器物都有一定的重量,如果过轻或过重都是后仿的。早期釉子为青白色很光润,中晚期的釉子粉白色、青白色或硬亮青色。无论釉面是青白还是粉白或是亮青,器口都有一层粉白釉(酱口器除外),由于含粉较多,器口釉不坚实易脱落,俗称“破泡”。官、民窑瓷器均如此。还应指出的是,无论釉薄还是釉厚,都紧贴胎骨,胎釉结合非常紧密。康熙青花瓷的纹饰,画人物的一般是人大景小;花鸟纹中的鸟肥胖腹圆;牡丹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粗壮的凸起,像犄角,俗称“双犄牡丹”;山石多绘成片状,用“斧劈皴”技法,看上去山像劈开似的。这时期常见的纹饰有云龙、云凤、龙凤、凤穿花、麒麟、独角兽(图95)、雄狮(图96)、天马、人物故事、罗汉达摩、仕女婴戏、“连生贵子”(一童子坐在莲花上举莲)、山水楼阁、花卉鸟虫、芦雁、雉鸡牡丹、山石牡丹、荷莲、梅花玉兰、松竹梅、松鹤、冰梅、云鹤、暗八仙、八宝(清代八宝的顺序为轮、螺、伞、盖、花、罐、、肠)、博古图等等。还有通体书写大段文章的,如《前后出师表》、《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赤壁赋》等等,还有“百寿图”、“耕织图”或以花卉开光、蝙蝠、缠枝莲等托“福”、“禄”、“寿”、“万寿无疆”等吉语。康熙时的冰梅纹,在朵梅周围画冰裂纹,纹中有填青花颜色的也有不填的。一些外销瓷多绘西洋花卉、家族徽章等纹饰。总之,康熙纹饰图案应有尽有,举不胜举。康熙青花器型很多,常见有棒槌瓶(方、圆均有)、纸槌瓶(图97)、将军罐、花觚(图98)、观音尊(彩版57)、马蹄尊(图95)、八角盘、壶、贲巴壶、各式香炉、各式盘和碗、圆罐(俗称西瓜罐)、笔筒、琵琶尊、粥罐、鱼罐、钵缸、绣墩等,还有仿明代的绶带葫芦瓶。康熙时的笔筒较有特色,口沿较薄,往下渐厚,多壁形底,底的外圈有白而薄的很坚实的一圈釉,里圈为无釉滑砂底,其最中心内凹呈脐状,有釉。脐内一般有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直口大盘有的是圈足,有的双圈足,瓶、罐等立器底足一般是二层台。清代的绣墩虽然仍是腰鼓形,但墩面径、底径和腹径相差不大,康熙时的绣墩不如明代的瘦高(但比清代其它朝的要瘦高)。座面平、较小,折角处硬折,不圆滑。鼓钉比明代的小,排列较密,捉手照旧塑成兽面,只是不镂空,有明代遗风。康熙时大件瓷器多为光滑的细砂底;小件瓷底有釉,或亮青厚润,或粉白稀薄,但基本上都有数目不定、大小不一的棕眼。这也是康熙瓷器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有关康熙青花官窑款,据记载直到康熙十九年清政府才正式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御用瓷器。另外,也有康熙早年禁止书写年号款以免残破的记载。以上记载无论可靠与否,康熙早年瓷器很少署有年款却是事实。有一部分瓷器署“中和堂”款,而中和堂是圆明园中康熙皇帝的住所,因此这些瓷器应是康熙早年的官窑器。款的字体很大,挺拔有力,有明末清初的遗风。还有部分没有款或署花款的瓷器,制作精良,不排除是官窑瓷的可能。康熙中期官窑瓷开始署年号款,这一作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成为惯例。康熙时官窑款多楷书,字体略小,清秀有力,很规矩,稍显拘谨(图99)。康熙时的民窑青花瓷和官窑青花瓷一样,胎子非常坚致细密,釉子粉白或青白,十分光润;胎釉结合非常紧密,器口为粉白釉多有破泡。青花颜色有的艳丽,有的深蓝。纹饰多绘冰梅、缠枝花卉、山水、人物故事、云龙、云凤、禽兽、“寿”字等。主要器型有大盘、碗、香炉、罐、将军罐、花觚等。民窑瓷多无款,部分有图记款,如犀角、盘肠、海螺、树叶、灵芝、鼎、炉等,少部分民窑青花瓷署年款。浆胎青花瓷的胎子是用经淘洗澄过的极细的瓷土制成的,因此胎子极细极薄,比较松软,呈淡土黄色。釉面很薄,呈粉白、浆白或淡黄色。由于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上有淡黄色小开片,青花翠青,纹饰非常纤细精致。器型多小盖罐、印盒、烟壶、文具等小品,器型非常规整,圈足很细且窄,款识有六字两行或四字两行,均为楷书。哥釉青花瓷即在哥釉瓷上绘青花纹饰。其胎坚质细,釉面肥厚,有米色开片,粉白或酱黄口。青花纹饰纤细,颜色较深。器型有炉、笔筒、罐、盘、碗等。蓝釉青花瓷是在略浅淡的蓝釉或洒蓝釉瓷器上绘青花纹饰,有山水、树木等,常见印盒、碗、炉等,口沿都是粉白釉。

图96 康熙青花狮球纹盘

图97 康熙纸槌瓶

图98 康熙花觚

图99 康熙时的款识

57.釉下三色海水龙纹观音尊 清·康熙

釉里红 康熙时釉里红瓷器制作水平很高,呈色稳定,颜色有的鲜红,有的粉红,也有灰红的,浓淡相间有层次感。如天津艺术博物馆有一件釉里红笔筒,近处的树林是鲜红色的,远山却是灰红色,有矇深远的意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景物的远近关系,不失为一件杰出之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釉里红绿彩马蹄尊又是另一种风格。用粉红色的釉里红绘花朵,釉上绿彩绘花叶,娇艳而不失淡雅。康熙釉里红三鱼碗、三果高足碗等仿宣德釉里红品种,颜色鲜艳浓重,和宣德真品十分相似。常见的纹饰还有团龙、团凤等,线条纤细淡雅,也有在笔筒上用釉里红书写大片文章的。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件用青花绘海水,釉里红绘龙纹的观音尊;也有用釉里红绘海水,青花绘龙纹的。最常见的是在笔筒上用青花写大片文章,用釉里红画各种形式的压角章。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摇铃尊,用釉里红绘铜鼓纹,用青花绘弦纹,是比较珍贵的藏品(图100)。

图100 康熙青花釉里红铜鼓纹摇铃尊

釉下三色 或称釉下三彩,是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为康熙时的创新品种。有以豆青为地,绘青花、釉里红纹饰的,也有在白釉瓷上以豆青作为一种纹饰和青花、釉里红一同出现的(彩版57),如用大片豆青做山石(一般在豆青釉下垫白粉,使纹饰凸起,有立体感),用釉里红绘树干小花,用青花画树叶等。另外,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三足炉是在白釉上吹青花、釉里红和豆青色流云纹、蓝、红、豆青色自成纹饰又相互交织,这种装饰别具一格。

3.雍正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釉下三色瓷

雍正皇帝执政虽然只有十三年(1723~1736年),但此时期瓷器秀美精细,在清朝是非常突出的。

青花 雍正时期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时期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总之,雍正青花瓷器色调很多,仿各朝各代瓷器品种,都很神似,但又都带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胎子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代瓷器中是很突出的。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桔皮釉面(但这时的棕眼气泡比宣德时的要小)闪青,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此时青花纹饰的总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也叫过墙花)、过墙龙、八桃、蝠桃(取福寿意)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常见纹饰还有云龙、云凤、龙凤、海水龙、团龙、团凤、团蝶、团花、云鹤、凤穿花、莲池鸳鸯、灵芝、缠枝莲、三友、牡丹、松鹿、人物故事、仕女、婴戏、八卦、八仙、暗八仙、福山寿海、八宝、五蝠捧寿字等等。雍正青花瓷器造型很多,除仿永乐、宣德等前朝的器型,如鸡心碗、大盘、如意耳尊(图101)、五孔尊(图102)、三系尊(也叫花囊)(图103)、四方倭角瓶、玉壶春瓶、梅瓶、抱月瓶、绶带葫芦瓶、花浇(图104)、烛台、书灯、三牺尊(图105)、天字罐等等以外,还有一些具有本朝风格的器型,如百鹿尊、橄榄瓶、观音尊、花插(图106)、菊瓣盘、纸槌瓶、胆瓶、赏瓶、桃式洗、石榴尊等等。雍正时盘、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较大(在清代一朝中,只有雍正、道光时的盘和碗有这一特点)。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都非常柔美、秀丽,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雍正青花官窑瓷器的款,字体基本一样,应是一人所写,楷款、篆款全有,字体清秀规矩,六字三行,两行款都有(图107、图108)。双圈画的很规矩,几乎看不出起落笔(清代基本都如此,而明代无论款识规整与否,双圈的起落笔都很明显)。

图101 雍正如意耳尊

图102 雍正五孔尊

图103 雍正三系尊

图104 雍正花浇

图105 雍正三牺尊

图106 雍正花插

图107 雍正时期瓷器上的款识

图108 雍正时期瓷器上的楷书款

雍正民窑青花瓷总风格和官窑一样,比较精细(图109),但也有较粗糙的。胎子细薄坚致,釉面润白,青花色深蓝、稳定,纹饰淡雅,多见缠枝花卉、团花、凤穿花、花篮、人物故事、山水等。主要器型有碗、盘、炉、瓶、罐,多无款,有的画图记款,多画鼎、爵杯、灵芝、笔、银锭、如意(后三样东西画在一起,取“必定如意”之谐音)。这时还有花款(见图110)。

图109 雍正青花花鸟觚

图110 雍正时的花款

釉里红 雍正时的釉里红瓷器红色纯正浅淡,纹饰精细、不晕散,多团花、团龙、团凤、团螭等,非常精美。如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件釉里红臂搁,在白色竹节式瓷臂搁上用釉里红绘竹枝、竹叶,色彩鲜艳,纹饰灵动,不愧为上乘之作。也有纹饰较粗,晕散流淌的。除了在白釉下绘画的,还有在天青釉、豆青釉下施彩的。雍正时釉里红也有仿宣德的三鱼、三果盘和碗的,颜色鲜红、纹饰凸起、非常逼真,只是釉子不如宣德时的肥厚,也有气泡、棕眼。青花釉里红的两种颜色呈色都很好,有浓有淡但都很鲜亮。有的晕散流淌,纹饰不清;有的稳定清晰,非常成功。民窑多烧制砂底大盘子,纹饰有松鹿、喜鹊登梅,也有鱼纹。以鱼纹盘最为粗糙。

釉下三色 雍正时期的釉下三色瓷器,风格和康熙时大不一样,康熙时常见的豆青色立体大山石不见了,而代之以雍正时常出现的以豆青色为地,白色开光内用青花、釉里红画非常纤细的花草、树木等纹饰,豆青色柔和,青花鲜翠,釉里红艳丽。常见的器型有瓶、罐、尊等。

4.乾隆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釉下三色瓷

乾隆皇帝在位60年(1736~1795年)。从康熙到乾隆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国富民安,手工业十分发达。景德镇制瓷工匠的制瓷技艺,也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无所不能仿,无所不能做。

青花 乾隆时的青花颜色,早期多深蓝,晕散;中期的色泽深沉,稳定;晚期青花略闪青灰。仿宣德青花瓷,均有人工点的黑色斑点(图111),如仿宣德缠枝莲大盘等;有的器型是乾隆本朝特有的,但纹饰是仿宣德的,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的藏品青花缠枝花鹿头尊(图112)。此时常见纹饰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龙凤、麒麟、狮子、松鹤、云鹤、荷莲、鸳鸯、各种缠枝花卉等等之外,还有一部分表现安居乐业、歌舞升平景象的纹饰,如耕织图、渔樵耕读、三开泰、五子登科、丹凤朝阳等;也有一些有吉祥寓意的,如五蝠捧寿、石榴百子、八仙庆寿、吉庆平安(画大吉葫芦、石磬、宝瓶、鹌鹑等)、九桃(雍正时是八桃,乾隆时始改为九桃)等。纹饰趋于图案化,很规矩,但不生动活泼。乾隆青花瓷器的胎子比雍正的略厚重,釉面青白色,仿宣德青花瓷的釉面有极小的桔皮纹;有的釉子很光润洁净,乾隆晚期的釉面出现了很微小的波浪釉及星星点点的黑褐色小尘点,俗称“荞麦地”。乾隆青花瓷器型很多,和雍正瓷一样,一类器型仿前代,一类器型具有本朝风格。主要器型有天球瓶、赏瓶、簋(图113)、五供(是供器,这种组合乾隆开始出现,由一个官帽耳炉、两个花觚、两个蜡签组成)、壁瓶、盉壶(仿青铜器盉的式样,腹有直流及柄,下有四足)、鹿头尊、笔盒、文具、灯笼瓶、盘口瓶、盘、碗、炉、洗、罐等等。器型规矩,但不如雍正秀丽。乾隆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字体有变化,楷书、篆书均有,以篆书为多,大多数是六字三行款,也有六字一行(主要写于器口外沿或高圈足的内壁)和六字两行的,个别的还有“十”字形排列的。篆书乾隆的“”字有写成“”,其中“十”字写成“山”,“曰”写成“由”;也有写成“”的,绝大多数左边下半边写成“”,个别的也有写成“”的;“”字上半部多写成“”既“”,也有写成“”的(图114、115、116、117)。民窑青花胎子和官窑一样坚致细白;釉面光润闪青,有的为粉白;胎釉结合很紧密。青花颜色深蓝,有的略淡;有稳定的也有晕散的。纹饰以各种花卉、山水、云龙、竹、团花、梅鹊、凤穿牡丹、花篮等为多。常见器型有什锦攒盘、盘、碗、香炉、罐、印盒、花盆、水仙盆、鸡腿瓶、将军罐、尊、四节盒、盘口瓶等。款识写得很草率,多篆书“”字的左下部多写成“”,有的款识甚至写半个字,俗称“草记款”。也有抹红“五蝠捧寿”花款的(图118)。乾隆时也有浆胎青花瓷,胎轻体薄,釉面不太平整,色白,有细碎开片,所绘纹饰较精细,颜色鲜亮。玲珑瓷青花是乾隆朝的一个特殊品种。在成形的胎上绘青花纹饰后,将没有纹饰的地方按一定规律剔去部分胎子,呈镂空状,再醮釉人窑高温一次烧出。剔去部分没有胎面只有淡青色釉,呈半透明状。青花纹饰和淡青色椭圆点相映成趣。常见盘、盖碗、碗、灯笼尊、灯罩等。

图111 乾隆青花缠枝纹鼓式盖缸

图112 乾隆青花缠枝莲纹鹿头尊

图113 乾隆簋

图114 乾隆时的青花篆书款

图115 乾隆时的篆书刻印款

图116 乾隆时的篆书款

图117 乾隆时的楷书款

图118 乾隆时的抹红“五蝠捧寿”花款

釉里红 乾隆时期的釉里红和雍正时差不多,颜色鲜艳,纹饰清晰,有的纹饰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和青花瓷一样,釉里红纹饰上也有人工点染的深色小点。常见纹饰有折枝花果、缠枝花果、蝙蝠、团花、团凤、云龙、云凤、竹石芭蕉、云蝠等等。常见器型有蝠耳大尊、玉壶春瓶、胆瓶、茶壶、天球瓶、盘、碗等。款识多为釉里红六字篆书款。青花釉里红的青花、釉里红颜色均鲜艳稳定,不晕散,并有人工点成的大小不一的深色小斑点。纹饰有缠枝牡丹、折枝花果、折枝花鸟、云龙、三果、松鹿、云蝠、人物等。常见器型有高足杯、天球瓶、梅瓶、盘、碗等。民窑常见有大盘、香炉、盘口大瓶等。

釉下三彩 常见民窑豆青地上开光绘青花釉里红纹大瓶,纹饰多为梅、兰、竹、菊、松鹿、松鹤等。也有蓝釉青花釉里红大瓶,款识多为青花草记款或无款。豆青、青花这一品种官窑器中很少见。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豆青地描金开光青花云龙纹龙耳尊,肩部豆青地凸起一周鼓钉,绳纹,胫凸起一周云头,凸起纹饰上均涂绘金彩,尊的腹部四个圆形开光中饰青花握珠龙,两侧各有拧成绳状的龙耳,底部有青花六字篆书款,釉面肥润青翠,金彩闪红,青花色艳稳定,纹饰精细规整、底足圆润,是官窑中罕见的珍品。

5.嘉庆时的青花瓷

乾隆时期的制瓷业,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都已走到了顶峰。从嘉庆(1796~1820年)开始,慢慢下滑,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但嘉庆早中期,乾隆皇帝退位,当上了太上皇,旧制却不改,一切如故。此时瓷器制造不敢逾越半步,没有创新,基本是乾隆时的老样子,但品种远不如乾隆时的丰富。到了嘉庆晚期,越发逊色了。

嘉庆时的青花颜色,大多深蓝,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点的,比较稳定,不晕散,但细看青花纹饰不像前朝的青花往下沉,而是开始飘在釉面上了。有的纹饰还相当精细,基本和乾隆差不多,不看款识,不易区分。嘉庆时流行的纹饰有瓜蝶绵绵(藤蔓相连的瓜上有飞舞的蝴蝶,有的画西瓜,有的画赖瓜,有的画南瓜或北瓜)、夔(kuí,音葵)凤、婴戏等,其它常见纹饰还有云龙、龙凤、团凤、松鹿、锦鸡牡丹、山水、八仙、仕女、人物、花卉、花鸟、三友、缨络、鱼藻、博古、暗八仙、福禄寿等等。

嘉庆青花胎子白细、坚致、后期略粗,釉面光润闪青,渐渐稀薄,大器、粗器有“荞麦地”及“波浪釉”现象。

嘉庆官窑瓷器出现帽筒,流行成套餐具、盘、碗、夕、汤盆、温锅、攒盘、盖碗、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格盘、水仙盆、赏瓶、碗等等。

民窑青花瓷胎釉略粗,釉面青白稀薄;器型稍粗笨,多大瓶、大罐、盘、碗、小罐、笔筒、小瓶、格盘、四节盒、水仙盒等。纹饰多绘缠枝牡丹或缠枝莲中写“喜”字或“寿”字;还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款识多篆书、有的略规整,有的极草,有半边字或识不出来的款识。

6.道光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豆青青花瓷

青花 比嘉庆青花瓷器又差了一截,早期和嘉庆差不太多,有一部分稍精细一点的。道光(1821~1851年)瓷的总特点是器型粗笨。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呈色较稳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勾莲纤细浅淡,盘、碗、水仙盆等一般无“喜”字。常见纹饰还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石兰、山水风景、婴戏、仕女、八仙、云龙、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等等。道光青花瓷器胎子细密坚致,大件器物胎子厚重,小件盘、碗有的比较薄细,釉子较肥呈粉白色,大件器物白中泛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荞麦地”。道光间还出现“冬瓜罐”,形状像冬瓜,有的带盖。另外还有“花口盘、盖碗、温锅、笔筒、墩式碗、将军罐、赏瓶、盆、洗、灯笼尊、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盉壶(图119)、烛台、鱼缸、花觚等等。道光时的盘、碗和雍正时的一样,口面比较大,绣墩从道光开始较前代矮、胖,墩面平,有的下凹;墩面中心部位和捉手部镂空钱纹或联钱纹;鼓钉小而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一般器型比较笨拙。道光青花官窑款一般为六字三行篆书,笔道细而有力,写得很规矩(图120)。这时很盛行“堂名款”,最着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慎德堂”瓷器做得相当精细,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应是官窑瓷器。“退思堂”款写法和“慎德堂”一样,也应是官窑瓷。还有一些堂名款瓷器是王室贵族、亲王定制烧造的。

图119 道光盉壶

图120 道光篆书款

釉里红 这一时期釉里红瓷器颜色浅淡不匀,多波浪釉面。常见纹饰有团凤、山水、凤凰牡丹等,器型多为小罐、盆、洗、瓶、碗等。青花釉里红的青花多晕散,釉里红浅淡不鲜艳;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等。器型多大瓶、盘、香炉。

豆青青花 豆青颜色略深,青花没有层次,多绘博古、花鸟、山石牡丹凤凰、皮球花等。基本都是民窑,常见大瓶、小罐、小瓶、冬瓜罐等。

7.咸丰时的青花瓷

咸丰朝时间不长(1851~1862年),据记载咸丰五年御窑停烧,这五年中所烧官窑瓷仅两千件左右。民窑瓷器也很有限。但有些相对比较精细的,在清末瓷器中是比较珍贵的。

咸丰青花瓷器颜色深沉稳定,有的略艳,有的黑灰,没有层次,细看像浮在釉面上。常见纹饰有缠枝莲、松竹梅三友、八宝、云龙、夔凤、八卦、寿星、仕女、婴戏(这时的人物鼻子都高直有钩)、鸳鸯莲花、石榴、兰草、博古、“喜”字勾莲等等。

咸丰瓷器小件的胎子轻薄,稍粗松,大件瓷胎厚重(和康熙大件瓷不同的是:康熙瓷是因为胎子本身坚密而有一定重量,而清末瓷器体重是因为胎厚)、粗松;釉面粉白或泛青,基本都是稀薄的波浪釉。

咸丰瓷主要器型有:玉壶春瓶、赏瓶、大或小双耳瓶、方瓶、葫芦瓶、炉、渣斗、觚、盖碗、杯、盘、碗、罐、缸等,民窑常见的有瓶、罐、茶壶、餐具、花盆、四节盒、香炉、各式瓶、印盒、皂盒等。修胎不精细,口沿较厚,其余地方薄厚不匀。

咸丰青花瓷官窑款以楷书为主,字体柔秀精细,一般没有圈或框。民窑瓷楷书及篆书款都有,篆书多图章款式印款,有的很草率,甚至笔划不全。

8.同治时的青花瓷

鸦片战争以来,社会动荡,经济每况愈下,很多有经验、技术水平高超的老窑工流离失所。有记载说同治时(1862~1875年)的制瓷工匠“具后学新手,造作法度诸多失质……”,很多技艺失传,做工更加粗糙。

同治的青花瓷有的色泽清丽,有的色深发黑,都比较稳定,青花亦都飘浮在釉面上,没有往下沉的感觉。这时常见的纹饰除传统的龙凤、云鹤、夔凤、缠枝花卉、荷池鸳鸯、八仙、婴戏、仕女、山水、博古等外,还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内容,如五谷丰登、状元及第、寿山福海、麒麟送子、万寿无疆、年年有余等等。

同治青花瓷胎子粗松,釉面不平整,釉薄粉白。署“体和殿”款的瓷器做工较精致,胎子坚密,釉面均匀,代表了同治时的最高制作水平,应属官窑范畴。同治瓷常见器型有盘、高足盘、碗、缸、玉壶春瓶、罐、赏瓶、花盆等。民窑还有皂盒、油盒、四节盒、壁瓶、大瓶、文房用具等。

同治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楷书,六字两行款,写得工整清秀,但不规矩。四字两行款写得大而肥,字迹都比较拙。署“体和殿”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用瓷,款识写得方正严谨。民窑瓷器篆书图章款较多,字迹很草。

9.光绪时的青花瓷

光绪共三十三年(1875~1908年),时间较长,瓷器也比较多,大量仿前朝瓷器。

光绪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扎眼,青花飘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花鸟、花果、狮球、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等。

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尊、茶壶、蒜头瓶、天球瓶、贯耳瓶、餐具、盖罐等,造型比较规整。民窑瓷器较粗糙,大器很多,如大瓶、大罐等,也有攒盘、火锅、盘、碗、杯、炉等。

光绪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多用楷书,也有篆书的字体修长清秀。“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图121)或三行,以及“光绪年制”四字款均有。民窑多不署款,有署“丁未玉海堂制”、“兴邑复古窑造”、“清华珍品”、“乐道堂主人制”、“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癸卯制”、“嘉泰松轩”、“俭存斋”等款的。

图121 光绪时的楷书款

光绪仿康熙青花瓷较多,冰梅罐上的冰只平涂,并不画出冰碴;所仿的花觚、棒槌瓶、大罐等胎体均不够坚致,釉面稀薄不匀没有坚硬感,胎釉结合也不紧密。纹饰虽艳,但没有层次,浮而不沉。光绪仿康熙浆胎青花瓷,手头轻飘,胎和釉均没有坚致细密感。总之,光绪仿康熙瓷都没有真正康熙瓷器的特征。

10.宣统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豆青青花瓷

宣统朝时间短(1908~1911年),瓷器烧造不多,因宣统时已经开始机械化生产,使瓷器质量大幅度提高,已具备生产优质瓷的能力、和现代瓷基本没什么两样。

青花 宣统时的青花瓷色调浓艳明快,不晕散,所绘纹饰比较精细。常见纹饰有龙凤、团龙、夔凤、流云、牡丹、缠枝莲、八卦云鹤、海水怪兽、松竹梅三友、荷莲、宝相花、八宝、八仙、博古、五谷丰登等。宣统青花瓷胎子极细极白,瓷化程度很高,胎轻体薄,非常匀称;釉面匀薄,颜色很白很亮,高度玻璃化。因是现代化生产,胎体很规整。主要器型有赏瓶、纸槌瓶、玉壶春瓶、盖罐、碗、盘、杯等。青花官窑的款都是楷书,一般六字两行,字体清秀工整,笔划圆润有力。民窑器有年款的很少,多为印章式红彩款,大部分无款的和光绪青花近似,不易区分。

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颜色不稳定,紫红和浅淡的都有,青花颜色清翠主要有鼻烟壶,也有大瓶、大尊。

豆青青花 豆青青花都是民窑所制。主要有盘、碗、大瓶、小瓶等,多画山水、人物及花鸟。

上一篇:清代的瓷器 下一篇:中国古瓷引鉴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