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地质出版社《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技术手册》第106页(2105字)

(1)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作用:狭义概念上的地质灾害是指近期内可直接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及堤坝渗漏等八大灾种。大量的地质灾害勘查实例已证明,电法、地震、放射性、测井等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的勘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备方便、快捷、成本低,可提供点、线、面的丰富信息等优势,是建立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分析成灾机理、进行灾害灾情评估、布置灾害监测网点、设计灾害防治工程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

(2)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一方面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并且针对不同灾种的野外工作方法的优化组合已基本成形,但另一方面由多种物探手段产生的多源数据管理混乱,数据管理仍主要停留在以纸质图件为信息载体的传统管理方式上,同时成果的解释仍滞留在对单一因素进行处理,利用单一方法的成果给予地质解释的局面,未能体现出综合物探勘查的优势所在。如何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灾害研究区多源信息的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

地理信息系统以其有效的数据组织形式对多源数据进行组织、更新、维护、快速查询检索,并以多种方式输出决策所需的地理空间信息及相关资料,具备空间实体的定义能力及空间关系的查询能力,并能将地面地理信息与地下地质信息在同一应用平台上有机的结合起来,弥补了传统信息管理方式的不足,是对综合数据进行管理的理想工具和手段;此外,基于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功能使物探数据综合解释成为可能。以GIS为平台开发地质灾害勘查综合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资料和物探资料的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联合操作,从而实现对空间对象的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查询、管理和分析,达到物探数据综合解释的目的。

(3)地质灾害研究中的GIS技术:国内应用GIS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有姜云、孙亚军等人在煤矿地下开采工作面涌水预测及矿区岩溶水害预测中应用了GIS技术;原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建立了以GIS为基础的全国地质灾害评价预测支持系统,研究了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机制、级别和灾害损失度等,运用专家评判、模糊综合评价和危险性指数等方法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现状进行评价;由成都理工学院牵头,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参加,开展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专项试验研究。以上相关研究,以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库和模型库系统的研究为基础,倾向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内容研究。近几年来,以GIS为基础,对多源地学信息尤其物探、化探等勘探信息进行研究的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宋利好、吴信才等人在GIS支持下,建立了用于油气资源评价的图形数据库,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了勘探数据叠置分析研究的尝试;吐哈油田、大庆油田等石油部门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油气勘探数据库应用与管理系统,利用GIS技术的优势来管理油气勘探数据。

(4)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目标:地质灾害勘查地球物理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存储、管理有关的地质灾害勘查物探信息及相关地质背景资料,并负责与此相关的查询、分析以及数据的输入、输出。其是以GIS技术为核心,实现地质灾害勘查物探成果图绘制与建立物探数据库相结合,综合管理多源物探信息的应用型系统。

物探原始数据及解释成果是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在开展物探工作时,应考虑建立物探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同一研究区内,对测点、测线命名、测点相对坐标的定义及测点原始数据存储格式及处理成果格式应进行统一规范,以便勘查成果直接入库,实现同步建立地质灾害勘查物探数据库。

【参考文献】:

黄杏元,劲松,汤勤等.200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伟,李大心,唐庆兵,刘志军2002.基于GIS技术的工程物探数据管理与处理解释系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4(2),140~145

秦其明,曹五丰,陈杉等.2001.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信才.200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周风林,洪立波等.1998.地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永波、张礼中,周小元,梁国玲.2001.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北京:地质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