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标准问题的国际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商业出版社《新世纪工会办公室实务操作大全下卷》第906页(5099字)

一、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劳工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所属的负责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系统中惟一具有三方性机制的国际组织,即它的一切主要机构都由会员国的政府、工人、雇主三方代表组成,三方代表享有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地发表意见,独立地进行投票。因此,各国和国际工会组织都同它有密切的关系,各国工人代表均是该国最有代表性的工会组织负责人。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工联、世界劳联和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都在该组织中享有咨询地位。国际劳工组织已成为工会组织在国际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活动阵地,并且是当今世界上不同政治倾向的国际工会组织能够坐在一起议事的惟一场所。它的存在与活动对于当代国际工会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际劳工组织为了实现消除劳动世界的贫困和失业、满足和改进群众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劳动者参与制定和实行社会与经济政策、协调产业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首要的就是制订国际劳工标准,这些标准以公约或建议书的形式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从1919年到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共通过了176项公约和183项建议书。这些标准基本分属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人权和工会权利,主要内容是保证自由结社的权利,禁止强迫劳动以及消除工作中的歧视来体现工人的平等和尊严等等。另一类是关于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如促进充分就业、职业培训、工作和就业条件(工时、带薪休假、工资)、保护工人的生命和健康、社会保障和劳资关系等等。这些公约需要得到各国政府的批准,批准公约的成员国应保证实施公约的条款和规定。建议书不需要批准,其涉及的范围比公约要宽或内容更具体。建议书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些领域制定国家政策时作为参考及指导。

大会通过公约和建议书后,各成员国要把这些公约和建议书提交本国国会或其他立法机构。但这些立法机构对于是否实施这些公约和建议书可自由做出决定。在立法机构批准了某个公约后,这些国家的政府即应定期向国际劳工组织就其实施情况提出报告。对于建议书和未得到批准的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可以要求各国政府提出报告说明该国的法律和惯例是否与这些标准相一致,如果并不一致,这些国家可以提出他们在实施这些标准上有什么困难。对于某些标准,特别是关系到基本人权的那些标准,则要求定期提出报告。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规定了一系列监督程序,以监督和审议各项公约的执行情况。

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工会运动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当前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工会面前,一些社会问题日益突现,其中人权与劳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劳工组织于1998年6月18日在日内瓦通过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及其后续措施》,旨在以此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出回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工会日益重视参与对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把它作为工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和工会国际活动的核心内容。当前工会的参与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对国际劳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参与。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劳工组织陆续新制定了《关于跨国公司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原则宣言》、《非全日制工作公约》、《妇女生育保护公约》等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尤其是在1999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制定的《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现象公约》,史无前例地获得满票通过。第二个层次是对区域经济组织的参与。如欧洲工联加强了对欧盟劳工立法的参与力度,近几年,推动欧盟通过了《非全日工保护法》、《父母假》和《保护定期合同公约》等多个法令。第三个层次是各国工会积极参与本国劳工立法的制定和完善。

二、经济全球化对劳工领域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推动高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促进资本和劳动的全球自由流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急剧增加以及发展中国家GDP迅速攀升的同时,另一幅负面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发达国家竞相降低税率、削减社会福利、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工人平均工资却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背负着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国梦被迫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为吸引外资而竞相压低工人工资,同时为向外商承诺安全的投资环境而降低劳动标准,压制工会与工人运动;出口加工区的血汗工厂中践踏工人基本劳动权利的惨剧时有发生,以市场竞争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非人格化的负面影响在劳工问题上表现越来越明显: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资本跨国流动的能力越来越强,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它们不仅能摆脱本国的原有支持,而且在与国家的谈判关系中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资本要挟能力的膨胀,迫使国家为了留住资本而降低关税率,取消管制,改革福利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以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相对于资本实力的增强,劳工作为一种集体力量出现了分散化迹象,难以组织起来与强大的资本抗衡。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工人阶级的冲击很大,第二产业的缩小造成了产业工人数量的减少,第三产业的扩大带来了劳工队伍的分化。同时,国家对工会活动的政策限制,削弱了劳工形成大规模组织的可行性,抗衡资本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受到了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影响,使其必须接受资本提供的低工资和不断减少的社会保障。此外,各国有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存在普遍的劳权和通用的劳动标准。

其次,经济全球化打破了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国家界限。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成为国际化,劳动关系也超越了国家疆界,而工会活动仍是在一国范围之内,只是和本国的子公司打交道,这就对工会原有的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斗争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会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工会组织率大幅度下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方式要求以一种全球社区的视角去探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平等协商三方格局主要是在一国主权范围内运作。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承包制度和转包体系,使产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最尖锐的劳资冲突和最恶劣的践踏劳权的现象,可能发生在某转包商的血汗工厂之中,而与作为发包商并控制着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跨国公司毫无关系。对于这种跨国性的产业关系和劳工问题,平等协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突现出来。工人队伍个体化趋势导致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功能的减弱。蓝领工人是工会力量和工会运动的传统基础,平等协商等权利是工会赖以维护工人权益的基本手段,组织率的下降和工会权利的削弱严重威胁着工会生存的基础。

再次,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国家之间转移生产和产品的能力,以及正在变革中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的经营方式,威胁着已建立的工会组织,并削弱长期建立起的平等协商模式。对工会来说,很难在遍及全世界的相互联系的子公司中找到适合谈判的经营者即企业的真正决策者,也很难获得为代表工人利益所需的信息资料。同时,由于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贸易和投资,他所作的决定对国家经济、就业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都有重大影响,使得发展中国家对投资商愈发依赖。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机制能确保跨国公司在制定某些决定时考虑其社会后果。因而,跨国公司威胁着民主政府保护国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的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全球化经济问题就是解决跨国公司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工会面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的影响,就是着眼于研究工会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方向,落脚于关注工人的状况和命运。

三、我国工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

我国已经加入WTO,全球化将中国的发展纳入世界轨道,融入全球化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时,全球化对我国工人会有什么影响?这是中国工会需要面对的一个紧迫的大课题;如何减轻甚至避免全球化对我国工人的负面影响,卓有成效地代表和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工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应当承认,与中国工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我们自身的状况不容乐观。不了解经济全球化,就无法理解我们身在其中的飞速变化的世界;不掌握信息技术,就无法适应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个世界;不应对变化、加强学习,就要被主流社会淘汰。面对全球化,我国工会首先要依据国情和职工队伍状况,制定总体战略,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在社会对话与合作中,实施总体战略。在效率与公平、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中,强调公平,强调工人参与分离社会进步的成果。其实,面对入世,我国工会很不轻松,中国目前最突出的劳动问题,如劳动就业、劳动报酬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在经济全球化的渗透下显得更加复杂:

首先,劳动就业是劳动关系形成的第一步,是劳动者权益实现的基础。没有劳动就业的实现,劳动关系和劳动者权益就无从谈起。中国入世后的就业市场,饭碗在哪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相关行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忽视几亿工人和农民的就业问题,社会阶层及职工队伍就会加速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失业问题加剧,引发的社会问题会成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工会必将面临着通过哪些方式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等问题。

其次,劳动报酬是构成劳动关系的物质联系与物质基础。我国加入WTO后,由于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直接进入我国,我国企业员工与国际同类人员收入比较将更加直接和公开,工资收入的攀比与拉动不可避免。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高级管理、核心技术人员的高收入吸引,我国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稳定将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收入差距的继续拉大,必然不利于公平分配,严重时将危及职工队伍甚至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要求依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率而取得相应的收入,收入水平的高低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收入分配市场化,使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开,中国入世后的分配领域,贫富差距扩大化的趋势如何控制?社会分配公正化的尺度如何定夺?劳动与资本如何平等谈判分享企业利润?

再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基金缺口、人口老龄化、企业负担和缴费积极性等等。面对入世,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创建既立足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如何给予工会应有的位置,使工会能更好地参与制度建设,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逐步与国际劳动立法接轨,是规范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中国劳动立法的必然趋势。我国加入WTO,使我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动立法的“接轨”迫在眉睫。国际劳工标准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实施?它与国内劳动立法的关系和差异何在?下工夫研究这些问题,就是研究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此外,面对入世后激烈的竞争,针对职工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是帮助他们在全球化条件下学习掌握生存本领的重要手段。职工教育和培训自身又该如何改革呢?劳动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以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总之,应对全球化,就是要研究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制定总体战略,承担起工会的社会责任,努力减轻甚至避免全球化对中国工人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