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膀胱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475页(3491字)
〔病因病理〕
慢性膀胱炎常继发于尿道狭窄、膀胱结石、膀胱异物、膀胱颈部增生和泌尿生殖系感染等。由于长期感染造成膀胱壁纤维化和膀胱容量减少所致。
〔诊断要点〕
1.呈持续性或反复性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但没有急性膀胱炎明显。
2.尿液检查可持续有红、白细胞,但没有急性膀胱炎多。尿培养时可查到细菌。
3.膀胱镜检查:见粘膜苍白,粗糙,增厚。
〔鉴别诊断〕
1.肾盂肾炎: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8~40℃左右。有膀胱刺激症状并有肾区叩击痛阳性。
2.膀胱结核:男性常见。男女之比2∶1,病程缓慢,有其他结核病史,如肺结核、肾结核及附睾结核病史。
〔辨证分型要点〕
1.热淋:小便短频,灼热刺痛,溺黄色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腰痛拒按,或见寒热,口苦,呕恶,或有便秘。苔黄腻,脉濡数。
2.血淋:(1)实证:小便刺涩热痛,尿色深红,或挟有血块,疼痛急剧,或有心烦,苔黄脉滑数。(2)虚证:病延日久,尿色淡红,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细数。
3.膏淋:(1)实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数。(2)虚证:如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虽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疗〕
急性膀胱炎
一、中医疗法
(一)证型论治
1.热淋。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
木通12g 车前子15g 萹蓄12g 瞿麦12g 滑石12g 甘草梢9g 大黄9g 山栀12g
〔加减〕若大便秘结可重用大黄15g;腹胀者加枳实20g;有寒热往来,呕恶、口苦加柴胡20g,黄芩15g,半夏10g。
2.血淋。
〔治则〕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加减。
生地黄12g 小蓟12g 滑石10g 通草12g 炒蒲黄12g 淡竹叶9g 藕节12g 当归12g 山栀12g 木通12g 甘草10g
〔加减〕小蓟草可加30g,血多痛重者可加三七、琥珀粉,虚证用知柏地黄汤。
3.膏淋。
〔治则〕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泌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萆薢12g 车前子15g 茯苓12g 莲子心12g 菖蒲10g 黄柏10g 丹参20g 白术12g
〔加减〕少腹胀痛,尿涩不畅者加乌药15g,青皮15g,川楝子20g;小便挟血者小蓟草20g,白茅根25g。虚证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可加菟丝子25g,莲须15g,龙骨20g,牡蛎20g。
(二)中成药
1.异赤散9g,日3次口服。
2.复方热毒清片,4片日3次口服。
3.龙胆泻肝丸,1丸日2次口服。
(三)单方验方
1.金钱草、车前草、珍珠草,水煎服,每日1剂。
2.鱼腥草100g,车前草50g,海金沙藤15g,茅根100g,蒲公英50g,水煎服,日1剂。
二、西医疗法
(一)一般疗法
1.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2.热水坐浴或耻骨上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3.碱化尿液:降低尿液酸度,缓解膀胱痉挛。碳酸氢钠2.0g,日3次口服,泌尿灵100~200mg日3次口服。
(二)口服药物
1.氟哌酸200mg,日3次口服。
2.复方新诺明片1.0g,日2次口服,首次倍量。
3.呋喃坦啶100mg,日3次口服。
疗程一般需1~2周。要联合用药。2~3种抗生素同时应用。
(三)注射疗法
1.氨苄青霉素6~8g,加0.9%的生理盐水,250~500ml,日1次静点。
2.先锋霉素5g,加0.9%生理盐水250~500ml,日1次静点。
3.菌必治2g,日1次静点。经治疗后,迅速好转,尿中脓细胞消失,细菌培养阴性,方可停药。
慢性膀胱炎
1.一般疗法:保持排尿通畅,消除原发病灶,去除尿路梗阻等原因。
2.口服药物:应用抗生素同急性膀胱炎。但以长期口服药物为主。
〔调护与预防〕
1.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勤洗澡,以淋浴为佳。
2.少食煎炒油炸等燥热食品,禁酒。
3.急性期禁止性生活。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证明:八正散能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毛表达和对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尿道致病大肠杆菌(简称UEC)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上,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始动因素。UEC粘附的物质基础是P菌毛。抑制P菌毛的表达,或使P菌毛表达异常均能预防和治疗UEC引起的尿路感染。八正散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抑制P菌毛的表达作用,再次证明八正散对UEC无抑菌作用。经八正散处理后,P菌毛表达受抑制,但转种后的子代,菌毛表达又恢复正常,提示使用八正散治疗急性尿路感染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或同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才能彻底治愈。否则,当尿中无八正散有效药理成分存在时,尿道内残留的UEC的P菌毛又充分表达,粘附到尿道上皮细胞表面,细菌繁殖,引起新的复发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