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的识别和防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中国蚕桑技术手册》第230页(2109字)
寄生虫病常见的有蝇蛆病和蒲螨病两种
(一)蝇蛆病
被蛆寄生部位的皮肤上出现较大形的黑斑,黑斑一端稍尖,在此尖端部有淡黄色、长椭圆形蝇卵卵壳粘附着,有时卵壳因磨擦脱落,黑斑随蛆在蚕体内发育长大而逐渐增大,被寄生处的环节往往肿起、弯曲。3、4龄受害的常死于眠中;5龄蚕被害,有早熟现象,一般能结茧或结薄皮茧,但都不能化蛹而死于茧中;上蔟时被寄生的,少数能化蛹,蛹体上也有类似病斑,但都不能化蛾。蛆在蚕体内发育成熟后,咬破蚕皮和茧壳而出,蚕茧成蛆孔茧,不能作缫丝原料。本病蚕还有全身环节肿胀,弯曲及皮肤蓝紫色的,这种病蚕多在老熟前出现,但不能结茧。
引起本病的病原体是多化性蚕蛆蝇。
发病规律为: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皮肤上,经1-2日孵化成蛆,钻入蚕体寄生。蚕蛆蝇一年发生多代,广东一般发生13-14代,江、浙二省可发生6-7代。寄生在5龄蚕身上的蛆约经5-8日即老熟,咬破茧壳,寻找阴暗缝隙或松土处化蛹,经10-20日羽化成蝇,产卵为害。1只雌蝇能产卵300-400粒,以上午及中午产卵较多,一般每条蚕体上产卵2-3粒,大多产在大蚕身上环节多皱处。
防治方法:
1.蚕期做好防蝇工作,蚕室门窗加上防蝇网,不让寄生蝇飞进蚕室对蚕产卵。中午时分防蝇工作更应注意,万一有蚕蛆蝇飞进蚕室,及时扑打杀灭。
2.用25%灭蚕蝇乳剂300倍(1毫升乳剂加水0.3kg),给桑前喷在蚕体上,稍经爬动后给桑。该药对1日蛆至3日蛆都有杀灭效果。或配成500倍液(1m1乳剂加水0.5kg)喷在桑叶上喂给蚕吃,杀蛆效果一样用药4龄第3日1次,5龄2、4、5、6日各1次。用药量按每盒蚕种计算,添食法4龄用原药0.5ml,5龄按给桑量每5kg桑叶用原药1ml。体喷法用药量比添食法增加3倍左右。稀释后的药液要当日使用,隔日无效。
3.对被害的早熟蚕最好分开上蔟,以便及时杀灭蛆、蛹、蚕茧收购站是蛆、蛹很集中的场所,必须及时杀灭。
(二)蒲螨病
蒲螨病是棉花产区养蚕常发的蚕病之一,春、夏蚕期较多。蚕被蒲螨叮咬后立即停止食桑,头部实伸,胸部膨大,左右摇摆,并口吐肠液。1-2龄蚕被寄生后不久即死,死后尸体干瘪,不腐烂。眠中受害时,多成半蜕皮蚕。大蚕期被寄生,蚕有排连珠粪、脱肛或肛门口流出红褐色污液等症状。嫩蛹期受害,蒲螨成排叮咬在蚕蛹节间膜处,逐渐成长为黄色大肚母虱,外观好似蚕蛹套上一串串珠链。嫩蛾期蒲螨也会寄生,情况与蛹相仿。
引起本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球腹蒲螨,其它能为害蚕的螨类还有很多。球腹蒲螨,卵胎生,以母螨越冬,常以棉花红铃虫为中间寄主。初生小螨长椭圆形,两端略尖,体色黄白,雄螨比雌螨体稍宽而短,都是针尖大小,肉眼不易发现。
本病的发病规律是:蚕室、蚕具堆放或摊晒过棉花后,棉红铃虫就钻到蚕室、蚕具的缝隙作茧,母螨就在红铃虫身上越冬。到次年春天,蚕室、蚕具虽经消毒,但消毒药剂不能将蒲螨杀灭,到4、5月间,天气转暖,越冬母螨即开始产小螨,每只母螨能陆续产50-150只小螨,初产下的多数为雄性,后产出的为雌性,并立即雌雄交配,雄性交配后不久即死,雌性小螨找蚕寄生为害。球腹蒲螨每年可发生十多代,春、夏、晚秋蚕期都能发生。蚕的蒲螨病以春天最严重,以蚕架顶上的匾中或蚕匾四周的蚕首先发觉患病。
防治方法:
1.蚕室蚕具不可堆放、摊晒棉花或稻谷、麦草,接触过棉、粮的蚕室蚕具,养蚕前须做好清扫和洗晒工作,然后密闭蚕室连同蚕具用硫黄或毒消散熏烟,用药量74m3(2000立方尺)容积用硫黄2.5kg或毒消散0.38kg;不密闭的蚕室,可在养蚕前1个月用20%乐果300倍液或80%敌敌畏3200倍液喷洒,蚕具煮沸杀螨。
2.蚕期中发生蒲螨为害,必须查清和切断蒲螨来源,并对蚕体喷洒灭蚕蝇驱螨,用药浓度为1龄1000倍稀释液,2龄500倍稀释液,3-5龄300倍稀释液,喷洒后立即加网除沙,隔离换匾。蚕座驱螨也可用防病一号,撒布后立即加网除沙,换匾换室饲养。
3.由于蒲螨的寄主很多,因此,加强农作物的治虫工作,消灭中间寄主,对防治本病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注意用来作为隔沙材料的稻草、麦秆、砻糠等必须先经充分曝晒,然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