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地貌学辞典》第65页(879字)
地壳介质受多种作用力作用造成的剧烈震颤称为地震,俗称地动。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震称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由人工爆炸方法产生的地震称为人工地震。通常所说的地震均指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通常是构造地震。地下岩层的破裂或错动产生弹性回跳震荡并传播到地面,使地面发生剧烈震动。构造地震是破坏性地震中最主要的类型。
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为8.9级,释放能量约8.8×10↑(17)J,不仅伴有强烈的火山喷发,而且伴随强海啸的发生,于智利沿海浪高约7.3m,并横扫太平洋,把日本的渔船抛到几米高的码头上。
与火山爆发相伴的地震活动称为火山地震,其强度一般较小,影响范围也较小。
此外,巨大的喀斯特溶洞的坍塌或特大型矿坑的崩塌、巨大的山崩滑坡事件、陨星撞击地球等均可造成地震效应。
人工地震是人为的地下爆破、地下核爆炸、大型水库蓄水、深井高压注水等所引起的地震。在石油勘探中常用人为的地下爆炸,并通过对所产生的地震波传播特征的分析来判断储油气地层与储油构造的空间分布。
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叫地震区。
经常发生地震的构造带称地震活动构造带。这些地方的地震活动往往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有时表现为活动期与相对宁静期的交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地震的时间间隔为50~100年。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即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任何大地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前兆和征状,有的表现为地电、地声、地形变、地下水运动或其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异常等,有的大地震具有规则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前震活动等。但是,世界上不同地点大地震的发生往往有完全不同的前兆表现,所以很难实现大地震的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