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济制度》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青年读书辞典》第121页(787字)
【着者】:
洛克·霍特着。
霍特,美国现代经济学家。本书是比较经济学的代表作之一。1938年出版。
比较经济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类型及其经济理论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具体地说,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探求不同国家的国民经济结构、发展道路和管理体制运行的规律性。比较经济学的产生,是以两种对立经济制度在世界的出现为背景的。
在资产阶级看来,资本主义是永恒的,社会主义则是不合理的反常。但是,面对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现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涉及两种经济制度对比时,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社会是有弊病的。
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经济学”的概念;(二)把世界经济制度区分为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几个原型,并对这些原型的现实承载体进行分析比较;(三)在评价经济体制与经济关系的方法上,运用的是传统的“主义”比较方法,即按照“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种制度来比较、分析,这同目前比较经济学家在“比较”时运用计量经济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新的科学成果来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比较经济学的早期文献,只着眼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对照比较。
40多年来,比较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很大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各种因素的分析、尤其是对不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研究,也做得比较细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雷诺兹1971年发表的《经济学中的三个世界》,使比较经济学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门学科按不同的标准对经济制度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这种划分,虽然抹煞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界限,但它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某些经济发展特点;同时,它对计划的集权和分权、企业自主权的范围、人力投资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可供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参照,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