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第三国际

书籍:中外关系史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9 11:15: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594页(654字)

即“共产国际”。

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性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第二国际蜕化变质,列宁团结各国革命左派力量,于1919年3月2日至6日,在莫斯科召开了30个国家的54名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第三国际。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选出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各国共产党组织都作为它的支部而接受其领导,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尽可能地支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1920年3月,第三国际派魏金斯基(中国名伍廷康)到中国,和李大钊、陈独秀研究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921年7月,第三国际代表林和赤色国际代表柯尔斯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次年元月,中国共产党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瞿秋白出席了第三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次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加入第三国际的决议。

1935年7月,第三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王明、毛泽东、张国焘、周恩来当选为国际执委会正式委员。第三国际在对国际共运(包括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中,也曾犯有错误。后随着国际共运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其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各国内部和国际斗争的需要,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了“关于解散共产国际提议书”,并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于6月10日宣布正式解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