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疆民族辞典

大食国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民族辞典》第165页(1287字)

五代后期,北宋初年,在帕米尔高原周围出现的国家,指西回鹘国喀喇汗王朝。例如:《宋史》卷490《外围传六·天竺》记载:“雍熙中……又有婆罗门僧永世与波斯外道阿里烟同至京师。永世自云:‘本国名利得,国王姓牙罗五得,名阿喏你缚,衣黄衣,戴金冠,以七宝为饰,出乘象或肩舆,以音乐、螺、钹前导,多游佛寺,博施贫乏……其国东行六月至大食国,又二月至西州,又三月至夏州。’阿里烟自云:‘本国王号黑衣,姓张,名哩没。用锦綵为衣,每游猎,三二月一还国。署大臣九人治国,无钱货,以杂物贸易,其国东行六月至婆罗门国。’”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为:“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有佛教僧侣永世与景教(基督教的叶斯脱里派)教士阿里烟一同到达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永世自己说:‘我国名叫利得,国王姓牙罗五得,名阿喏你缚,穿黄衣,戴金冠,以七种宝做装饰,出宫或者乘象,或者坐轿,用音乐、螺号和铜钹在前引路。经常游览佛寺,广泛布施穷人……从我国经六月至大食国,又经二月到西州(今吐鲁番盆地),又经三月到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阿里烟自己说:‘我国国王号称黑衣,姓张,名哩没。用锦缎做衣服。经常出去游玩和打猎,过三二天回朝一次。任命大臣九人治理国事。国中没有货币,只用各种货物互相交易。从我国东行(按回鹘的方位与汉人有左旋90°的差异,故东行即是南行)六月至婆罗门。’”利得国即今印度西南的利得港。其国流行佛教,故称之为“婆罗门”,又在热带,故国王出行往往乘象。大食国通常指阿拉伯伊斯兰教国,但此大食国不在西亚,而在吐鲁番盆地以西二月路程。古人每日行50里,则二月行3000里,约在今新疆喀什市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带。经此南行六月,即9000里,可至印度的利得港。宋初的黑衣大食势力很弱,据《宋史·外国六·大食》记载,其国“与大秦相邻,为其统属,今本国所管之民才及数千。”(与东罗拜占庭帝国相邻,归其管辖,现在本国所管的人民只有几千人)。大食国的官吏只有一名丞相,一名太尉。与阿里烟所说的“黑衣大食”以“大臣九人治国”不同。阿里烟所说的“大食国”即是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其国王自称“喀喇汗”(Karakhan),“喀喇”为“黑色”的意思,宋朝误译为“黑衣”了。回鹘的习惯是设内外九宰相治国,与阿里烟所说的情况相同。说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姓“张”,从译音上难以讲通,说他名叫“哩没”,则是可信的,因为当时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是阿斯兰汗木萨之子,名叫阿里·本·木萨,宋朝汉人翻译时,取其重音“里”、“木”故而说国王叫“哩没”了。为何把西回鹘国喀喇汗王朝称作大食呢?古代称阿拉伯人为Tazik,后来,细浑河(阿姆河)以东的突厥人、回鹘人、蒙古人都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叫作Tazik,汉文音译为“大食”或“大石”。喀喇汗王朝目10世纪中期起,即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国中大多是穆斯林,只有少数象阿里烟这样的景教徒,所以汉文记载一直称喀喇汗王朝为“大食国”了。关于这个问题,可详细参考钱伯泉的《大石·黑衣大石、喀喇汗王朝考实》一文,见《民族研究》1995年1期。

上一篇:喀喇汗的含义 下一篇:大石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