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类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27页(787字)
布·鲍威尔着。第1、2卷,莱比锡,1841年;第3卷,莱比锡,1842年。鲍威尔最重要的着作之一。
在这部着作中,鲍威尔同施特劳斯进行了论战。鲍氏认为,施氏坚持实体是绝对的,用实体的观点说明和解释福音故事起源,始终只能提供一幅过程的假象。把“福音故事”同“流传”联在一起,并不能向人们指出福音故事究竟起源于实体的什么样的内部过程。因此,鲍氏断言,施氏的观点仍然是正统神学的观点。说福音故事是在流传中形成的,同说福音故事是福音作者在圣灵启示下记载下来的一样,也是“超验的”,两者没有什么质的不同。所以,在该书中,鲍氏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既要研究福音书的形式,也要研究它的内容,考察这一内容是否同样来源于作者,是否是自我意识的创造。鲍氏自己得出的结论如下:最古老的福音故事终究不过是作者自由创造的产物,而简单的宗教范畴则构成了这些作者的心灵。他明确否认了福音书上的基督的存在,也倾向于否定耶稣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说法。
在哲学上,鲍氏采用了黑格尔体系中的“自我意识”来同施氏的“实体”相对立。他对自我意识的这种接纳,是向费希特主观唯心主义的倒退。但其历史功绩在于,突出和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人的主体性的意义,在当时为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由于鲍氏在该书中把自我意识确认为福音史观念的哲学基础,把基督确认为异化的自我意识的产物,马克思称该书是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完成的开始。
鲍威尔自己在《评路·费尔巴哈》一文中认为,该书的价值在于确认了宗教观念的世俗根源和揭示了宗教异化。因为它不仅批判了神学意识,而且也批判了异化了的人的政治意识。因此,这是对费尔巴哈《基督教本质》的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