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精神》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296页(1598字)
美国后现代思想家、后现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雷·格里芬(David Kay Griffin)主编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桑尼丛书》的第二部。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收集了后现代世界研究中心9位成员的10篇文章。分为十章。格里芬本人亲自撰写了第一章《导言:后现代精神与后现代社会》和第十章《和平与后现代范式》,其余八章的作者分别是C.斯普雷特纳克的《后现代方向》;J.霍兰德的《后现代精神观》;C.凯勒的《走向后父权制的后现代性》;R.A.福尔柯的《探索后现代》;小约翰·B.科布的《后现代社会政策》;H.E.达利的《稳态经济:治疗增长癖的后现代良方》;C.D.弗瑞登博格的《后现代世界中的农业》和F.费雷的《走向后现代科学与技术》。
本书力图在批判地吸收和保留现代性的积极成果的前提下,结合前现代精神与智慧,发展出一种可以取代现代精神的后现代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对于依照这种后现代精神生活的人来说,后现代社会和后现代世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实现向后现代社会的过渡等问题。书中认为,现代精神的核心是它的个人主义思想,这种个人主义不仅表现在对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之关系的理解上,而且表现在对人类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表现在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关系的理解上,以及表现在对神圣实体、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态度上。现代精神同现代的二元论的或无神论的、物质主义的、机械论的世界观,同它的非生态性的存在观和世俗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同它的国家主义的社会观等方面互为表里,其中心特征就是崇尚统治、征服、控制与支配。现代精神在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和深刻的危机,例如生态危机、能源危机、道德危机、核恐怖、军备竞赛、地区性武装冲突等等。这些危机的程度目前正与日俱增,它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危及到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生存。现代性的精神能量已经耗竭,成了一种虚假的精神或反精神,它正在将现代世界引向全面崩溃的边缘。为了摆脱目前的重重危机,我们必须聚集新的资源和能量,准备进行新的后现代之旅。
这一新的旅程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实现由现代精神向后现代精神的过渡,同时还要从实践上,从社会政策、科技政策、经济和农业政策、军事政策等各个方面发动一场全面的变革,以便彻底地超越现代世界的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机械论、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书中对后现代精神的具体内涵作了多方面的尝试性的探索和界定,分析了它应当包含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强调内在关系的实在性、信奉有机论、反对父权制、信奉神圣实体和神圣价值的存在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后现代基本价值取向、后现代社会政策、政治、伦理、农业和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和平事业等作了全面展望,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富有创见性的建议。例如,在后现代农业政策上,提出要降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再生性,发展一种生物-阳光集约型生态农业;在经济方面,提出要改变目前经济的增长癖特征,建立稳态经济;在社会政策上,提出要打破人为设定的国家界限,削弱现代国家主义,支持和发展多种形态的地区性社会,倡导社区(community)经济和社区政治,并主张把生物圈也包含到我们的社会概念当中来,看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方面,主张从生态学中汲取智慧,发展综合性、整体性科学,让还原论从属于整体论,以“最优化”技术理想取代“最大限度化”的技术理想;在和平问题上,指出只有从根本上抛弃了现代范式,废弃了强制性力量观、祛魅了的自然观、接受性价值观和非生态性存在观,建立起新的重视内在联系、重视合作、重视创造和奉献的后现代范式,才能指望实现真正全面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