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10页(1018字)

该词最初的意思指研究者在探讨他所不知道的事物时,常常面临着一些经过相当程度的研究而不能得到确定解决的问题或面临着不同材料的不同解释,思想仍处于犹豫不定的状态。这包含了否定的意义,但并非贬义,不过容易导致怀疑。当这个词被一般地应用到哲学、宗教方面时,就成了衡量一种理论的标准,赋予了怀疑、否定的贬义。

历史上的怀疑论可分两大类:1.极端怀疑论。认为所有知识都在直接经验之外,可能除了那些逻辑的和数学的知识。2.相对(或称有限制)的怀疑论。在不同程度上认为神学家、形而上学家、科学家或数学家所肯定的特殊类型的知识在经验之外,但承认一些有限的知识种类的可能性。某些怀疑论者主张知识不能超出直接经验的范围,另一些怀疑论者则对能否确定地知道这一点也持否定态度。

怀疑论存在于从古代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个历史中。在古代,怀疑论的倾向最早出现在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的思想中;公元前3世纪开始形成了学园派怀疑论;罗时期,怀疑论者活动的中心从柏拉图学园转移到皮浪学派,形成从皮浪、蒂蒙到塞克斯都·思披里克的系统的怀疑主义理论。文艺复兴以前的中世纪,对上帝的信仰代替了怀疑论。文艺复兴时期,古代怀疑论着作陆续被发现和传播,人们首先在神学的讨论中对学园派怀疑论和皮浪学派重新发生兴趣,爱拉斯谟和路德之间的争论提出了确定宗教知识的最终标准问题,前者认为自由意志问题太复杂了,人类难以理解,圣经太难了,不能解释这些问题,把怀疑论的态度和接受教会的观念糅合在一起。到了近代,法国有蒙田、培里和笛卡尔的怀疑论,英国出现了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德国的康德提出了以二元论为特征的怀疑论。在康德以后的哲学主流中,很少有哲学家愿意把自己称为怀疑论者;费希特和黑格尔则把怀疑论描写成认识和理解事实的一个阶段。一些现代哲学流派,诸如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吸收了传统怀疑论的思想,把知识限制于经验现象,否认形而上学知识的可能性和意义。

怀疑论的力量不在于它作为一种哲学立场是否站得住,而在于它反对独断论的论证,它虽然没有同唯物论、唯心论那样作为有确定观点的哲学派别在哲学史上发挥作用,但它的批评使人们保持了旺盛的欲望,不断地去探寻、获得关于世界的一致而真实的知识。

上一篇:怀特海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