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艺术》全名《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68页(902字)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着。该书是1749年卢梭为参加法国第戎学院的征文而写,次年获奖,同年出版于日内瓦。1959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何兆武译的中文本。这是卢梭第一部关于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着作,他后来发表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和《新哀洛绮思》等着作的基本观点,都可以溯源于此书。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就历史经验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作用是伤风败俗的;第二部分就艺术与科学本身进一步作了论证。
针对18世纪上层社会的虚伪与腐朽,卢梭借用历史上许多由富而奢并导致灭亡的事例,攻击封建贵族的穷奢极欲和虚伪世俗。他指出,文明社会和自然状态是完全对立的、人天生是自由平等的,自然是美好的,应该以自然的美好代替文明的罪恶;作为文明根本标志的科学与艺术窒息了人类天生的自由情操,使人们丧失天性,成了虚伪的时尚、习俗和偏见的奴隶;在人的礼仪背后,隐藏着猜忌、冷酷、贪婪和仇恨。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诞生于人间的罪恶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天文学诞生于迷信;辩论术诞生于野心、仇恨、谄媚和谎言;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贪婪的好奇心;”法律学产生于人间的不公道。科学与艺术的进步助长了闲逸、虚荣、奢侈和金钱至上,人类的灵魂、德行随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而堕落,它使人的价值表现为虚假的本能,公民应有的基本品质如责任、正直、人道、自由、勇敢和热爱祖国等受到了普遍漠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带来的最严重、最危险的后果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由此,卢梭得出的结论是,科学与艺术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丝好处,而是祸害无穷。
《论科学与艺术》的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奠定了卢梭成名的基础,但也受到了各种各样作家包括波兰国王斯大尼斯拉斯的攻击。为此卢梭不得不进行答辩,笔战一直延续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发表,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该书表现了卢梭的唯心主义观点和非历史主义的方法。但它体现的民主性与战斗性,反映了18世纪后半叶的思想主流,在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