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24页(1464字)
古印度晚期宗教,秘密教略称。6~7世纪印度处于分裂局面,出现了很多封建的小国,各种宗教相互影响汇合,于是形成了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特征,由大乘佛教、印度教和原始民间宗教相混合而组成的密教。有印度教密教和佛教密教二种。佛教密教是相对于显教而言。《大智度论》卷四说:“佛教有二种:一秘密,一现示。”密教流行在不同地区,因此其内涵和外延也不相同,有着各种不同的名称,习惯上把印度初期佛教经典律藏和经藏中的密术称为杂密;7世纪中叶以后相继成立的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内容的有组织化的教义和实践称为纯密。8世纪时密教在印度佛教中已取得主导地位。印度教的密教则是因印度教性力派影响而兴起的派别,被称为坦多罗佛教或左道密教,其中包括金刚乘、易行乘和时轮乘,但也有人把纯密径直称为金刚乘,这种说法并不确切。事实是印度教密教和佛教密教在形式上很相似,因此人们很难把两者彻底区分。
密教开始盛行在印度德干高原和南印度一带。8~9世纪的波罗王朝达磨波罗王(Dharmpāla)在恒河南岸建立的超戒寺大学是当时密教中心。密教在其形成和发展中曾大量摄取古印度吠陀教、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教义、咒语、仪规、法术和印度民间神话信仰的内容,因此其体系繁杂,从古到今,包罗万象。其行事表现为两个方面:(1)经释,从理论上阐明密教经典;(2)仪轨,实行三密,宣称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手密”或“身密”)、心作观想(“意密”),此三密同时相应就可以“即身成佛”。并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现象都是由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即六种原素所成立的。六大有“随缘六大”和“法尔六大”两种。“法尔六大”是一种本体或绝对的实在,有坚、湿、燥、动、无碍、了别六种属性或作用,也是宇宙万有的本性和根本作用,它原本就具有,不为我们感官所认识。“随缘六大”是假托“法尔六大”而存在,它是一种相对的、因缘的存在,随缘(因果关系)显现为现实的东西,并和我们的业烦恼伴随,因而可以被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法尔六大”和“随缘六大”的关系是能生和所生的关系,好比月亮与月光,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开。作为宇宙现象的六大法体,也就是“六大法身”,是佛的真身,宇宙万有无一不是“六大法身”的各别显现,因之持万物有灵论的观点,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11世纪初,伊斯兰势力进入印度,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为了应付共同的敌人建立了时轮教,着《时轮经》。“时轮”意谓“时间终极的存在”,譬喻现实的存在像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只有信仰宇宙的本初存在或本初佛才能从迷妄的世界中解脱出来。时轮乘改变了佛教的性质,使之成为纯然的一神论宗教。随着伊斯兰的节节胜利,佛教密教从印度消失。密教的理论是大乘瑜伽行派繁琐理论形式上的一种逆反运动,它把那些深奥、抽象的纯然思辨打乱,使之重新简化,因此其理论思辨的层次远远不如过去的佛教各派,基础极为脆弱。密教的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时轮经》等。密教思想早在3世纪就传进中国,至7世纪后达到高潮,出现了密宗和许多修密法的着名僧侣。13世纪后汉地密教在中国衰亡,但西藏地区密教依然盛行,构成藏传佛教显密二学的重要一支,云南地区流传由缅甸等地传入的滇密。密教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等地,在那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盛行以印度教为主干的密教。20世纪初密教走出亚洲,远播欧洲、美洲等地区,它的神秘主义的思想对西方的理论思潮产生过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