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理性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64页(3041字)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立的哲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奥地利,二次大战后在英国得到进一步发展,50年代逻辑实证论衰亡后,在西方曾盛极一时,70年代后衰落,为历史主义流派所取代。代表人物除卡尔·波普尔外,还有阿尔贝特等人。
批判理性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伪证主义的科学哲学。伪证主义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基础。波普尔反对归纳主义,否认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和归纳逻辑。他认为,从逻辑的观点看,不论有多少个个别的陈述,从个别陈述推论出一般陈述都是不合理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可以是错误的,不论我们看到多少只白天鹅,都不能得出结论说:所有天鹅都是白的。那末,是否可以由归纳推论得出具有相当确定性的结论呢?波普尔仍持否定态度。他断言:“科学不是那些确定的,或牢固确立的陈述的系统,……我们永远也不能说已经达到了真理,或者一种真理的替代品,诸如概率。”
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被经验证实,却可以被经验证伪。但这不靠归纳法,而靠演绎法。与此相关,波普尔提出了科学与非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分界问题。他认为解决分界问题就是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分界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依据归纳法的可证实性,而是依据演绎逻辑的可证伪性。他把“理论如何产生”的问题划归经验心理学,把“怎样检验理论”的问题划归科学逻辑;断言检验理论的过程,不是归纳过程,而是演绎过程。例如:从全称命题:“凡天鹅皆白”这个大前提,和“这是一个天鹅”的小前提,可以推出“这个天鹅是白的”这一结论。而这个结论是可以验证的。如果在某时某地发现了一只非白的天鹅,即有单称存在句“这是一支非白的天鹅”,那末上述的结论被证伪,则起初作为大前提的全称命题被证伪。
波普尔断言,凡在逻辑上可被经验证伪的理论、观点,才属于科学。相反,不可被证伪的理论、观点不属于科学。据此,他把重言式命题、逻辑上全部可能性的命题(如“明天这里可能下雨或者不下雨”)、甚至数学、逻辑等都列入非科学一方;把马克思主义也列入这一方。而另一方是经验科学。但是,他指出这种划界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尤其是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分界,是可以变化的。某些原来属于形而上学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变成了科学问题。
波普尔之所以把可证伪性当作划界标准,是与他对科学理论的本质、目的看法相联系的。他认为理论产生于灵感,产生于自由想象。科学的目的不是追求最终的真理,而只是提出较合理的假说;理论是一种猜测,不可能是真理,而总包括着被证伪的可能性。在理论被证伪之前,只能说它们是有效的。但它们总有一天会被证伪,会被新的猜测或假说所代替。他断言:“由于科学的理论仅是尝试性或猜测性的假说,因此,任何理论,不管它曾经获得何等成功,也不管它曾经受过何等严格的检验,它们都是可以被推翻的。”
波普尔认为,虽然理论只是猜测,但理论仍有好些或差些之分。有一些理论包含着更多的“真实性内容”。他用逼真性描述理论可以逼近真理的性质,用逼真度来描述理论逼近真理的程度。如果某种理论包含较多的“真实性内容”,而包含较少的“虚假内容”,那末这种理论的逼真度就高;相反,则它的逼真度就低。逼真度高的理论更趋近真理,因而更进步、更好。此外,波普尔还把包含经验内容的多少作为取舍理论的标准。一种理论包含的经验内容越多,它就越可证伪,也就越进步。
波普尔反对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他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试错法”,即“尝试和清除错误的方法”。他用下列公式表达科学发展的过程,即P1-TTEE-P2……。这里,P1是问题,科学家们面临的问题;TT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各种理论;EE是对各种理论进行检验,通过批判清除错误,从中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P2表示新问题。他认为,这种方法取得成果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提出的理论的种类足够多;二是各种理论有足够多样的猜测内容;三是有足够严格的经验检验。有时,他又把这几条归结为一句话:“大胆尝试,严格检验”。
(2)多元论的本体论。波普尔的本体论学说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突现进化论,就是认为世界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发展的,分层次的,各不同层次是突现的。推动自然界的发展的力量在自然本身。二是三个世界的理论,就是认为,世界不是一元的,而是三元的,即有世界1、2、3,世界1是物理实在的世界,世界2是主观精神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精神的世界,这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参见“突现进化论”、“世界1、2、3”条)
(3)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波普尔改良主义的政治哲学与其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一脉相承,是证伪主义原则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运用。他的政治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反对历史决定论。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历史不能预言。这是因为社会历史现象没有重复性,它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因而它根本没有规律”;另外,社会现象是人为的现象,由于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自由活动,所以人的活动是纯属偶然的现象,不可能有规律。由于历史发展无规律,因此不可预言。他断言:“人们不可能预言历史的未来”,把“预言历史的未来变成科学是不可能的”。根据上述理由,它反对历史决定论。他说:“我们讲的历史决定论是指这样一种研究社会科学的态度,它假定作出历史的预言是研究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并假定这样的目的是可以通过发现决定历史进化的‘格律’、‘模式’、‘规律’或‘倾向’来达到的”,他把人间的许多冲突和牺牲归咎于历史决定论。他诬蔑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决定论的乌托邦主义”。②反对暴力革命,鼓吹社会改良主义。他认为有两种政府,一种是民主的,一种是专制的。前者“无需流血我们就能摆脱它”;后者“不流血就不能摆脱它”。暴力革命不仅会遇到巨大阻力,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凡是靠暴力得到的政权,只有靠暴力才能维持,即夺取政权者企图建立的仍然是一个暴政。因而暴力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流血牺牲。所以,他主张改良主义,他认为改良主义可以保存和发扬社会的文化传统;重要的不是谁统治,而是如何防止当政者做太多的坏事。如果当政者能进行一些零零星星的社会改良,把当前最大的、最急迫的社会邪恶除掉,就不错了。因此应该放弃革命,实行改良。他称自己的理论是“逐步社会工程”。③主张“开放社会”,反对“封闭社会”。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本性已经改变,正在走向开放社会,而社会主义则是原始部落式的“封闭社会”。目前这两种制度正在斗争中。如果资本主义胜利,人类社会走向光明;如果它失败,人类就会重新退回野蛮时代。综上所述,可见,波普尔的社会政治哲学的矛头,是直接指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
波普尔创立的批判理性主义是一个内容庞杂的体系。自它诞生以来,西方各派哲学家就对它毁誉不一。70年代后,它在西方已经衰落。我国近年来对它的研究较多,各种看法也不尽一致,有些甚至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