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实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05页(833字)
美国人格主义哲学家布莱特曼、纽霍尔和伯托西合着的主要哲学着作,1958年出版于纽约。该书中,作者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人格主义与传统哲学,以及人格主义与宗教和哲学的关系。布莱特曼认为,人格主义就是宗教的形而上学和哲学;人格主义是价值的形而上学。由于宗教、形而上学对人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价值,人格主义必须信仰上帝的存在。形而上学的方法有五种,一种是经验的,即以整个经验为形而上学的基础;一种是实验的,即所有的经验都不是被动的,而是活动着的经验并促使我们活动,活动就是实验,就是对经验假设的检验;一种是人格的,即无论是经验还是实验,都涉及到人格和人性的问题,没有人格的经验是没有证据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实验也需要操作者预先的目的性决断;另外,还有综合一分析方法,融贯一致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该书分三部分共18章,在理性与经验,存在的范畴,存在的领域三个大的框架下,考察了人格主义的方法,以及存在、实体、时空等范畴。作者认为,他这本书的宗旨,就是要使人们确立对超验形而上的东西的信念。他非常推崇叔本华认为“形而上的渴望是人最深沉的渴望之一”,以及黑格尔认为“形而上的追求是任何文明的神圣东西中的最神圣”的说法。人的创造性正表现在他能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混乱状态,借助科学所描述的秩序和艺术、伦理以及宗教所规范的秩序,把握住发展变化的整体中展示出来的真理的单一结构。他还指出,形而上的信念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具有否定性,要否定那些片面的、错误的观念。第二,它必须是建设性的,脱离错误并非就是形而上的信念的目的,这一点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者也做得到,而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造成一个思想的真空,在真空中实质上就没有思想了;有的人批评错误很勇敢,但在一种建设性的思维方式面前却又胆怯了。形而上学是探索和冒险。任何片面的、经过考验的信念,都胜于那些完全的、没有经过考验的信念。第三,它必须具有指导性,即它必须使人们去寻求完整和具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