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29页(2279字)
日本德川时代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产生于德川时代的中期,德川幕府经过一个世纪后,在经济、政治上开始衰落,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就是作为德川幕府的正统思想、官方哲学——朱子学内部产生了分化。原来信奉朱子学的一些学者,对朱子学的正确性发生了怀疑,他们认为朱子学已经背离了孔孟之道,于是他们高举复归孔孟之道的大旗,从朱子学中分裂出来并与朱子学派对立,称为古学派。其实,古学派并非真正复古,而是要借助孔孟的权威,更有力地反对朱子学的统治,批判和摆脱朱子学的束缚,实际上是复归实用之学,在当时思想界是一种革新的思潮。
古学派是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代表着不当权的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被视为异端思想而受到排斥和打击,被斥为“浮躁浅露,非君子之气象”。在自然观上,受中国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影响,具有唯物主义哲学倾向。特别以伊藤仁斋为首的崛河学派的唯物主义思想更为突出。在社会政治史观上,尽管是唯心主义的,但具有合理主义的因素。与官方哲学朱子学的观点针锋相对,古学派认为封建社会秩序不是自然的秩序,是圣人创造的;社会伦理道德也就不是自然的,同样也是由圣人制定的。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德川幕府的精神支柱朱子学的神圣性,强调了人的能力和作用。崛河学派的创始人伊藤仁斋强调指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学派另一支萱园学派的创始人荻生徂徕把人提高到伦理道德主人的高度,认为伦理道德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是人创造的。古学派是日本古代哲学的优良传统。古学派以山鹿素行为先导;还有伊藤仁斋的崛河学派;荻生徂徕的萱园学派。三者没有师承关系,在理论方面亦有很大的不同,只是因为它们复古的思想方面一致,才将它们都包括在古学派之下。
崛河学派的创始人是伊藤仁斋(1627-1705年),他非常崇拜孔孟,自命是“得孔孟之正宗”,对《论语》、《孟子》两书更加尊崇,他说:“天下之理,到〈语孟〉二书而尽矣,无可复加焉。勿疑!”由于仁斋居住在崛河之东街,称崛河学派;又所居古义堂,又称古义学派,研究的重点古典是《论语》和《孟子》两书。以仁斋为首的崛河学派在哲学上发挥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思想,指出:“盖天地之间,一元气而已。或为阴或为阳,两者只管盈虚消长往来感应于两间,未尝止息,此即是天道之全体,自然之气机,万物从此而出,品汇由此而生。”指出:“理字本死字,在物而不能宰物,……一元气为本,而理在气之后,故理不足以为万化之枢纽也。”因此,“若以理为万物之本源焉,则自流于老佛之学,与圣人之旨,实天渊矣”。并且仁斋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很突出,提出了“有动而无静”的观点、“物有两而后化”、“天道有流行有对峙”、“自相抵自相错自相济”等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些优秀的哲学观点为该派的伊藤东涯(仁斋的长子)和并河天民等所继承。
古学派的另一派为荻生徂徕(1666-1728年)所创,称萱园学派,因所重在古文辞,又称古文辞学派,研究的主要古典是中国的六经。徂徕在《辨道》中说:“今之学者,当以识古言为要,欲识古言,非学古文辞不能也。”又在《辨名》中指出:“今言非古言,今文非古文,吾居于其中而以是求诸古,乃能得其名者几希。……故欲求圣人之道者,必求诸六经以识其物,求诸秦汉以前书以识其名,名与物不舛,而后圣人之道可得而言焉已。”批评宋儒不识古文辞,指责朱熹妄创性理论。他说:“程朱诸公虽豪杰之士,而不识古文辞,是以不能读六经而知之,独喜《中庸》《孟子》易读也,……又以今文视古文,而昧乎其物;物与名离,而后义理孤行,于是乎先王孔子教法不可复见矣。”又说:“朱熹昧乎古文辞,故其解古书,不能顺其辞以究作者之心,妄以其所自创性理之说,强为之辞,其所作费隐之说,所以虽似精妙,卒陷于庄氏佛氏之说也。”徂徕反对宋儒以理为道,他认为道是“先王之道,先王所造也,非天地自然之道也”。并且指责宋儒把人性分为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肯定只有气质之性。这些观点都同朱子学相对立。以徂徕为首的古文辞学派,在政治伦理思想上为“享保改革”提供了理论武器。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圣人能创造道,道即是礼乐刑政、即安民之道、治国之道。否定了朱子学认为社会秩序不可改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古文辞学派其后发展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以服部与郭为首的文学派;一个是以太宰春台(1680-1747年)为首的民学派。太宰春台继承了徂徕的思想,他在《六经略说》中指出:“圣人之道在六经,六经者先王治天下之道也。”又说:“六经者六种之道,其用不同,六经若缺一,则治天下之事必不自由,如人家行事,器财不足,则其事不行,然则六经者,治天下国家之六种工器可也。”春台在伦理思想上强调功利主义。他认为:“孔子凡说仁,必以事功言,诺有仁心而未见其功,则夫子未尝许其仁也。”并且驳斥“治心”说,在《圣学答问》中说:“凡圣人之道,决不论人心底善恶,圣人之教自外而来之术,立身行先王之礼,处事用先王之义,非而具君子之容仪者,斯为君子,不必问其人内心之如何。”
古学派中的两派的异同,简而言之:共同反对朱子学。不同之点是,崛河学派以仁义为道,古文辞学派以礼乐刑政为道;在研究古典上崛河学派重《论语》、《孟子》,古文辞学派重视六经;崛河学派着重于自然观的阐述,古文辞学派着重于社会伦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