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规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44页(797字)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的基本理论。他认为,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L’etat Theo ogigue),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L’tat M taphgsigue),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L’etat Scientifigue),又名实证阶段(L’tat Positire)。换句话说,人类的精神受本性支配,在它的每一项探讨中,都相继地使用了三种性质基本不同、甚至根本相反的哲学方法:首先是神学方法,其次是形而上学方法,最后是实证方法。由此产生了彼此互相排斥的三类哲学。第一种是人类智力的必然的出发点;第三种是它的最后阶段;第二种只是为过渡而设的。

在神学阶段,人类精神探索的目标主要是万物的内在本性,是一切引人注意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是以超自然的主体任意干涉来说明宇宙间一切貌似反常的现象。形而上学阶段其实只不过是前一阶段的略为改头换面而已,人们把超自然的主体换成了一些抽象的力量、一些蕴藏在世界万物中的真正实体、即人格化的抽象物。最后在实证阶段,人类的精神承认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概念,于是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只是把推理和观察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因此,在现实的范围内解释事实,仅仅把各种特殊现象与某些一般的事实联系起来,而一般的事实的数目随着科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少,即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普遍性越来越少。个人的智力同人类的智力发展一样,也相继经由三个阶段,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是神学家,在青年时期是形而上学家,在壮年时期是物理学家。

三阶段规律是孔德实证主义体系的核心和理论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