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65页(1142字)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哲学的总称。由该学派创始人霍克海默在30年代提出,尔库塞、阿道尔诺和哈贝马斯等人又吸收各种资产阶级哲学观点,进一步作了充实和发挥。它没有统一的原则和严密的体系,其中包括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文艺评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探讨社会未来前景的各种学说。

在30年代初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严重威胁,促使霍克海默等人开始接近马克思主义,并联系反对法西斯主义,对传统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进行了批判。他们认为,各种实证主义学说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和现存秩序苟同,是非批判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思想则是批判,主张彻底否定资本主义。但是,它过于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的“主体性”,不重视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支配作用,因而日益成了封闭体系,失去了生命力。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质和反对实证主义,他们就把“社会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别名,以所谓“新型理论”的形态出现。他们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把哲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试图对资本主义进行综合性研究,所以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文艺理论等,都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组成部分。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特征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按照这个理论,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垄断资本出现并干预国家事物,而国家也直接干预和保护经济,经济和政治相互渗透,使个人和整个社会全都从属于庞大的行政官僚机构。科学技术进步广泛深入生活,社会“合理化”体系支配一切,使人由生活主体变成了客体,科学技术成了统治阶级既控制自然又控制人的手段,现代社会成了“技术统治的极权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人都被固定在狭小的工作岗位,几乎不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加以思考和组织,从而沦为实现异己目的手段。统治阶级为了操纵人的思想和刺激消费,又通过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向人们灌输虚伪的意识和需要,使人们满足于追求物质享受而丧失革命精神。总之,资本主义使人遭受异化之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们麻木不仁,成了非人。但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说明这些新情况,无产阶级已不再是社会革命的主力。要消除资本主义异化,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只有依靠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工人阶级”进行所谓“意识形态革命”。

70年代以来,随着“新左派”运动的失败,这一理论的虚弱本质已逐步被人所认识。甚至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重要人物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理论的严重“不足”,打算对它加以“更新”。

上一篇:社会决定论 下一篇:社会契约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