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西门学说释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86页(1731字)
法国圣西门主义者的一部主要着作,是在圣西门学派的机关刊物《生产者》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的基础上形成的。1825-1829年由巴札尔执笔,经罗德里格、安凡丹等集体讨论,然后向听众讲授,最后再经校订编辑而成。它反映了圣西门主义者核心人物的共同观点,但主要是巴札尔的创作。1830年在巴黎出版。1831-1854年间曾多次再版。
《释义》共有17讲和一篇序言。内容大体分为五个部分:圣西门学说的必要性;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观);关于所有制、分配和银行的理论;教育和法律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宗教问题等。
《释义》在说明圣西门学说的必要性时,曾把“对现有制度的批判”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着重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渗透了利己主义的社会里”,一切都打上了利己主义的烙印。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无政府主义,在工业中进行着残酷的竞争,教堂也是为欺骗而建立的,就连艺术也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他们认为人类必须走向新的生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历史是不断进步的,进步的规律无论何时也不会改变。他们不同于圣西门把社会的进步看作是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互相交替的结果。圣西门主义者将整个人类社会分成有机时代和批判时代,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这两个时代互相交替进行的。圣西门主义者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但他们反对宿命论。
《释义》明确指出人类所向往的未来社会,就是人类的全部力量都将为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不断向全世界的协作接近。因此,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应当直接为实现全世界的协作而努力。换句话说,人类应当对教育、立法、所有制结构以及一切社会关系加以改造,以便较快地实现人类未来的生存条件。他们认为人类的这种进步,有时要通过进步的努力和反动阻力之间的斗争。斗争的基础是剥削与反剥削的对立。他们说:“人一直剥削人。主人剥削奴隶;贵族剥削平民;领主剥削农奴;土地占有者剥削佃农;游手好闲者剥削劳动者;这便是在此以前人类进步的历史。”《释义》作者对人类历史的这种概括,这在19世纪20年代来说是深刻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了雇佣奴隶制的特点。这比圣西门当时只强调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之间的对立,是一种进步。
《释义》作者对圣西门关于财产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的思想给以继承和发展。他们根据对所有制历史的考察,指出所有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它是一切社会的物质基础。他们还指出,每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就是规定所有制形式和保护所有制手段的法律。他们批判的主要锋芒是资本主义所有制。他们还用定义的形式把财产所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在社会主义史上是一大进步。他们提出在未来社会里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但是却主张通过废除继承权的途径来实现,从而产生有害的影响,受到马克思的批判。
分配问题在《释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圣西门主义者提出“按才能计报酬,按功效定才能”的分配原则。“每个人的地位将取决于他们的才能,每个人的报酬将取决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同时,他们对共产制和平均主义提出明确批评。
《释义》还阐述了银行的组织作用,以及教育和法律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圣西门主义者还用五讲的篇幅大讲宗教问题,强调科学与宗教没有矛盾,说未来的宗教是一切宗教的综合,它优越于一切政治制度,包容整个世界。这样把圣西门的学说进一步宗教神秘主义化,把它完全解释成一种宗教学说。
《释义》中尽管有些消极的思想,但他们在把圣西门的学说系统化,搞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时,丰富和发展了圣西门的思想,给圣西门主义增添了新的东西。因此,《释义》标志着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进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仔细地研究过,说它和圣西门的着作一样“闪耀出天才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