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59页(702字)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晚期的哲学。由于对法国革命后出现的资产阶级君主专制制度和社会矛盾感到失望,以及谢林自身所长期熏染的封建主义意识的作用,他逐渐地由激进的民主主义立场倒退到与封建统治者妥协以及保守乃至反动的立场。随着谢林在政治上的倒退,其哲学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以康德、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而是以宗教神秘主义哲学家F.巴德尔、M.圣一丁和T.波墨作为自己的思想先驱。他那幅思辩的宇宙发展史的画面,变成了一幅从上帝来、到上帝去的宗教漫画。他终于走向他曾经反对过的传统神学道路,公然宣称自己的哲学是真正的基督教哲学。1809年发表的《关于人类自由的哲学本质的哲学探讨》一书,是他由“同一哲学”转向“天启哲学”的标志。在那里,他指出:“上帝是比单纯的世界道德秩序更实在的某种东西,较之抽象的唯心论者赋予他的可怜的精微奥义,在自身具有完全不同和更加生动的运动力量。”谢林要求哲学为宗教服务,认为宗教是衡量哲学水准和正确性的标准。宗教哲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神话哲学是关于没有完成的宗教的哲学,而天启哲学则是关于已经完成的宗教的哲学。宗教哲学完全以确认一个绝对处于思维之外的,不能用逻辑方法加以探讨的“存在”为最高课题,而这个“存在”实质上就是上帝。可见,他的晚期哲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一种抬高信仰、反对科学的天主教神学。在谢林从哲学走向宗教时,黑格尔则经过长期酝酿,从宗教走向哲学。后者继承和发展了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同时批判了他的同一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庞大哲学体系,从而超出了谢林,并把德国古典哲学运动推向顶峰。

上一篇:天赋观念说 下一篇:天然冲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