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冲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60页(754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的哲学用语。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一书的“实践哲学体系”部分,谢林从主观入手来阐明主观事物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性。在论述的过程中,谢林认为,“天然冲动”是使包含在意志中的观念的行动和客观的活动之对自我而成为客观的东西的手段。他认为,冲动或欲求是抱有理想的自我与进行直观的自我的矛盾的直接产物,它直接以恢复被取消了的自我的同一性为目标,要把实际存在的对象转变为应该存在的对象。这种冲动一方面自由地发自感情,另一方面并不借助于任何反思,直接发自感情。正像自我意识应该绵延不绝一样,这种冲动也必然有因果性。而在我的行动中有因果性的冲动,必然会在客观上表现为天然的冲动。谢林认为,天然的冲动即使不自由,也能起作用,并且能够给自己产生出似乎通过自由而产生的结果。它使客观的活动作为指向外在事物的活动对自我来说变成客观的了。这种冲动类似于创造性直观,完全盲目地发挥作用,同时它自己并不是意志活动,只有当它与纯粹的,仅仅指向自我决定本身的意志活动相对立时,方能变成意志活动。这种冲动会使自我意识到自己纯粹是个体,因此就是道德中的私欲,而私欲的对象就是最广义的幸福。
天然冲动与纯粹意志的规律不同。前者是要表现出来的绝对意志所依赖的异己的东西;而后者则变成了一种命令。天然冲动所要得到的东西同那种将自己变为对象的纯粹意志所要得到的东西相对立。这种对立会使绝对意志成为任意的东西,而任意正是绝对意志的表现,它不是原始的意志本身,而是已经变成对象的绝对意志活动,一切意识都是从这种活动开始的。谢林认为,为了能将天然冲动直观为天然冲动,我必须在客观上把自己表现为受了有机组织的强制(如最广义的痛苦),而去作出种种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