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精神》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6页(630字)

德国哲学家布洛赫的一本早期着作,写于1915-1917年间,1918年出版。1923年再版时作了较大改动;1963年收入作者全集第3卷时又有一些删节。全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音乐哲学”、“音乐历史”和“音乐理论”,以及文学方面关于人物塑造和思想超验性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有关美学理论。

作者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和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对人类前途深为忧虑,试图通过这本书启迪人们摆脱困境的精神。书中并没有详细规定一个未来社会的乌托邦蓝图,其中心是从抽象的人出发,鼓吹乌托邦思想,认为对于一个没有苦恼的美好世界的向往,是推动人类和世界走向完善的巨大力量。这种想象和意志不能通过经验观察和科学推断来确定,而是潜在地存在于人的本质之中。可是在现存制度下,人们备受压抑,只是作为“单纯现象”而存在,其本质根本得不到实现。哲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如实地描述客观现状,而是在于激发人们的乌托邦精神,唤起人们的“希望”,并采取相应行动,使人臻于“完善”,促使世界进入和谐协调的境界。他把目前还未意识到、在客观上还未形成的东西、而只是主观渴望其成为现实的意向,看作无限驱动力,认为这种意向可以把事物从过去解救出来,并带到未来。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布洛赫后来在一系列着作中,特别是在《希望的原理》这部巨着中,得到了充分阐述和发挥。

上一篇:乌托邦 下一篇:邬达罗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