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
书籍:东西方哲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40页(544字)
佛教派别。指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总称,即小乘佛教。音译“希那衍那”。公元1世纪中叶,大乘佛教兴起,为争佛教正统,把过去的佛教各部统统贬称小乘。“乘”是梵文“yāna”的意译,原有“车辆”、“事业”的意思,转为“在小道行驶的车辆”或“小业”,在大乘看来意谓佛陀为有小根器之人所说的法,与大乘不可比。但是属于小乘的佛教派别不承认这种说法。现在学术界沿用此说,不含有褒贬之意。原有的小乘诸部曾不同程度地在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流传,今已基本不存,沿袭下来的只有南传佛教国家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流传的称为“上座部佛教”。小乘时期的佛教理论和教义很繁杂。原始佛教时主要以佛陀所说的教义为主,多为道德性的说教,注重于对世界和人生现象的探讨,着眼于解决人生的精神解脱;部派佛教兴起以后,伦理的成分仍占很大比重,但是哲学成分有所加强,已经出现了从本体论、唯物论、唯心论等不同角度对佛教理论进行阐释,其中上座一系偏于有的说法,大众一系偏于空的说法,这两派都对大乘思想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大乘理论的先驱。现在流传的南传上座部,在理论上吸收了空、有二派,在物质论上偏重于有,在心理论上偏重于空,带有更多部派佛教的特点,也受到大乘的影响,是一种多元论。
上一篇:《小逻辑》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