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0页(943字)
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列弗伏尔的一本重要哲学着作,1939年出版。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年在莫斯科公开发表,第二年列弗伏尔和古德曼一起就把它译成了法文。列弗伏尔认为,马克思的这本《手稿》“以新的方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起源和目的”,重申了人们“至今不明确的概念:异化、实践、总体的人”,“黑格尔已重新被发现”,从此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和辩证法将重新被列入辩证唯物主义”。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一书就是根据自己对《手稿》的这种理解写成的。
书的第一部分以“辩证法的矛盾”为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
书中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到1858年的10多年间,马克思几乎全盘抛弃了辩证法。据说,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关于“抽象分析”的逻辑方法;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矛盾的论述主要不是运用辩证法,而是由于受了人道主义和异化论的启发;当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已经形成,但因排除了黑格尔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还不存在”。
直到1858年,马克思在准备写《资本论》时才第一次毫无恶意地提到黑格尔的辩证法,“才重新发现和恢复辩证法”,这样,经济学才有可能达到“科学的精确水平”。
书的第二部分以“人类的产生”为题,阐述主体与客体、“异化”与“总体的人”等问题。
书中认为,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人作为主体和他的活动对象即客体相对置而存在,彼此不可分割。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就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过程。任何现实的存在物都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和统一。社会作为有机的整体,它是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结构而存在的。
哲学上从知性到理性的过渡,就是由认识个别过渡到把握整体的整体化过程。“哲学的基本活动始终是再现整体”。
但是,作者把人抽象化,认为“人是自然界存在的并作用于自然界的一种生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本质被异化,人还受着自己创造物的奴役。
要克服这种异化,使“人回复到人”,成为绝对自由的“总体的人”,无需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改造,似乎单纯通过劳动,“使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人化”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