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纳文图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7页(1693字)
【生卒】:约1217—1274年
【介绍】:
意大利经院哲学家、神学家。
人称“天使博士”。真名叫Giovanni Fidanza。
生于托斯卡纳地区的巴尼奥雷焦。就学于巴黎大学,大约在1243年在该校加入弗兰西斯教团。
他在黑尔斯的亚历山大和拉罗谢尔的约翰等大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248——1257年间在巴黎大学任教。1257年当选为弗兰西斯教团总会长,1273年被任命为阿尔巴诺的枢机大主教,并在当年的莱昂斯宗教大会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1482年被追谥为圣徒,1588年被谥为教会博士(教义师)。
波纳文图拉主要是一位神学家,他在神秘主义神学方面的成就被认为是无人匹敌的。他的神学和哲学学说是从正统的基督教教义立场上对当时的理性主义的反动。
1.在哲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二者的目的有连续性。
哲学具有有限的独立性,它产生的知识是人类心灵追求真智慧的一个阶段,这种追求的终点是认识上帝。因而,哲学的终点是神秘主义神学,信仰是最重要的因素,抛弃信仰研究哲学必然导致谬误。
2.每个人都有对上帝的潜在意识和认识。经过内在反思,这些隐含的意识才能明确起来,对感性事物的反思有助于内在反思。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上帝存在:①由因果关系推至第一因;②由复合物推至简单物;③由变化的存在推至不变的存在;④由可能的存在推至必然的存在;⑤由或真或假推至真理本身。但他认为,最恰当的证明是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作为证明的出发点的关于一个完善存在的观念是内在于人心中的。否认上帝存在,不仅在思想上是矛盾的,在实践上也是矛盾的。因为人都追求幸福,幸福在于达到善,而最高形式的善就是上帝。
3.在认识论上,波纳文图拉坚持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里没有天赋观念,(因而有人认为,他在论证上帝时说的内在观念,指的是人对于知识、真、善、幸福有一种自然欲望,而这四者的终极形式是上帝。)观念在感觉刺激下才能产生。不过,在解释价值观念时,他采用了奥古斯丁的神启说。因为,人的理智判断某物是好的或美的时,一定有对于好本身和美本身的隐含意识,而这就要求人的理智具有对神的观念的认识。他认为,人只能通过一种神秘的途径才能认识这些观念。人的理智可以内向自己,反思灵魂及其倾向。
通过分析这些倾向的对象的本质,心灵就会发现上帝并发现自身是上帝的影像。这个发现过程是通过“还原”完成的。
4.在世界的创造问题上,波纳文图拉坚持“流溢说”和“范型说”。
他的流溢说与新柏拉图主义和阿拉伯哲学家的流溢说的区别是他否认世界的永恒性、物质的永恒性,否认中介原因的存在和善恶并存的二元论。他认为柏拉图说的理念就是上帝创造世界时用的范型或模型,这些范型以一种特殊方式与三位一体的第二位圣子有神秘的关系。创造物是范型的摹本,自然是“上帝的镜子”,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帝的完善。
5.与其它创造物一样,人的最终目的是向上帝复归。由于原罪,人的思想和意志丧失了原有的正义性,基督的神恩使人的复归成为可能,人只有通过信仰和爱才能找到复归之路。
复归的每个阶段上都包含着求知,求知是复归之始,求知有赖于神启。所以,人的复归的开始是理性的自然光先去认识外界然后内转分析灵魂,复归的完成则先靠神的观念的自然启示后靠不断提高的超自然启示,直至通过一种神秘的结合达到对上帝的经验认识(至福直观)。
主要着作有:《彼得·伦巴德〈教父言论集〉注释》(1250-1252)、《论基督的知识》(1253-1257)、《心灵向上帝的旅行》(1259)、《圣弗兰西斯的两种生活》(1261)、《论十诫》(1267)、《论圣灵的七件礼物》(1268)、《论创世的六天》(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