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41页(1453字)

单子论是17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唯理论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名称,也是表达其基本哲学思想的一本重要哲学着作的书名。

原文为法文,无标题。1720年,克勒首次以德译本发表。

1840年,爱尔特曼发现原手稿,加上《单子论》标题,用法文发表。中译文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57年第2版。

全文共90节,1至48节主要论述实体的本性,49至90节主要论述实体间的关系。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单子是一又是多。

首先,单子是一,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子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单纯,没有部分。

由于单子没有部分,因而它不具广延,不占空间,没有可分性,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部分的结合而产生,也不能以自然方式通过各部分的分解而消失,只能是突然产生和突然消灭的,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由于单子没有部分,它就没有因外物介入而产生的内部变化,也没有量的差别。单子间的彼此区别在于单子具有性质上的差别,没有一个单子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性质相同。千差万别的单子构成了大千世界的不同事物。

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每一个单子都是独立的,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单子没有可供出入的窗户”,单子之间不能发生影响和作用,同时,单子本身又是多。单子虽然没有部分,但其中却有许多特殊状态和关系,这种状态就是“知觉”,即反映、表象世界的能力,单子内部知觉和知觉的变化,就是单子的内在活动。推动知觉变化的是“欲求”。单子内部的运动变化就是在欲求的推动下从一种知觉向另一种知觉、从较低级的知觉向较高级的知觉过渡。

所以单子内部包含着多,单子任何现在的状态都是它以前状态的结果,现在之中又包孕了未来。

单子是上帝创造的,作为被创造物,它具有被动性,表现为具有混乱的知觉,而作为上帝创造的实体,它又具有能动性,表现为具有清晰的知觉。

单子的知觉按其清晰程度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等级。最低一等的单子只具有模糊的“微知觉”,这些单子构成了植物和无机物;比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力,但尚不具备意识,不能进行理性思维,这类单子构成动物的灵魂;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具有理性与精神,能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自我,认识真理与上帝,人的灵魂就是由这类单子所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全智、全能、全善,一切必然真理都包含在它之内。

这个系列虽然可以作不同等级的划分,其实在各等级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往往有许多东西介乎两者之间而很难归入哪一等级。

人与动物相连,动物与植物相接,而植物又与“化石”之类的东西难分彼此,整个宇宙就这样是一个中间没有空隙、间隔的“连续体”,这就是莱布尼茨有关连续性的思想,他一再声称“自然决不作飞跃”。

单子之间构成的这种连续的系列、整个宇宙呈现出的普遍的和谐与秩序是上帝预先规定的。上帝在创造每个单子时已对这个单子日后发展的全过程事先做好了安排,这种安排同时考虑到其他一切单子的发展变化,使每一个单子既独立地发展变化又和其他一切单子的发展变化协调一致。

犹如乐队中每件乐器因为是照事先统一谱就的乐谱演奏,所以虽然任何一件乐器都是独自在演奏,但乐队中所有乐器的演奏仍能汇合成完整和谐的交响乐曲,这就是莱布尼茨的“前定和谐”的思想。参见“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条。

上一篇:单子论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