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神髓》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68页(1100字)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1903年7月由万朝报社出版,作者幸德秋水。

中文译本有1906年东京奎文馆书局版(创生译)、1906年中国学生会馆社会主义研究社版(蜀魂遥译)两种版本,现均已绝版。1963年采根据“岩波文库”本重新翻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书旨在阐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全书由7章组成。

第一章说明产业革命的后果,即一方面是带来了光辉的近代文明,另一方面则是多数人陷入贫困,对此作者提出了“谁能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第二章中作者指出,贫困的原因是由于“分配不公”、“一切生产资料、即资本和土地全归资本家和地主垄断”。

克服贫困的办法是只有“把一切生产资料从地主和资本家手中剥夺过来,移交给人民公有”。第三章回顾了产业制度的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生。

作者概述了人类社会有规律地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然后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矛盾的分析,指出了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和产业后备军的出现。说明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最后得出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新时代的到来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第四章以下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说明。第四章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的特征。

即:(1)生产资料的公有;(2)生产的公营;(3)社会收入的分配;(4)社会收入的大部分归个人私有。这些观点主要受美国社会学教授伊利的影响。

第五章批驳了对社会主义的非难和误解,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及优越性。第六章中,作者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案:一方面,认为革命带来了人类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认为“革命是天然,不是人为”,主张实行普选,依靠议会取得多数席位,“和平地埋葬资本主义”。

其中夹杂着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素。在第七章总结中,作者指出拯救社会关键是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大革命。

作者呼吁道:“世界上热爱人类和平,重视幸福,要求进步的志士仁人起来,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宣传和实践。”

该书是作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较为系统的着作,虽然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夹杂着许多严重的缺点和错误,但是贯穿该书的基本思想,是企图说明《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阐明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当时收到了巨大的宣传效果。它与片山潜着的《我的社会主义》(1903)和堺利彦、森近运平合着的《社会主义纲要》(1907)共称为明治三大社会主义文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