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和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14页(1074字)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最重要的着作之一。

该书草拟于1599年,1619年出版。在写作过程中,开普勒受到托勒密的《和谐》和普罗克拉斯新柏拉图思想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数学和音乐的和谐,形成了符合和谐规律的天文学世界观。他的和谐思想在《世界的和谐》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世界的和谐》共5卷。

开普勒在4个领域发展了他的和谐理论:几何学、音乐、占星术和天文学。

第一卷以构造性的眼光考察了多边形几何学;第二卷探讨了多边形和多面体的性质,特别是它们占据一个平面或空间的性质;第三卷证明了宇宙的构造原则是以几何学,而不是以数和音乐为基础的。

在第四卷中,开普勒充分地阐述了他的占星术观点。他的视座理论认为,人类的灵魂是按照几何学构成的,它们创造了黄道带以作为自身的投影。因此,天体在黄道带上运行时,只要它们相互之间形成了相应于正多边形内角的角度,就在灵魂中产生了兴奋。

一个人诞生时行星的方位的形式影响着他的灵魂和一生。

开普勒认为,地球也参与宇宙的和谐,它的灵魂受到整个苍天和谐的约束。他认为地球像一个巨大的活动物一样,地球上潮汐的运动就是地球的呼吸。

在这一卷中,天体与动物的类比比比皆是。其内容充分表现出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相互感应、宇宙万物有灵论的占星术士的陈腐观念。

在论述天文学的第五卷中,由于开普勒已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他早期得到的正多面体和行星球的模型已不完全适用了,他进一步寻找新的和谐规律。

通过把各个行星绕日运动的角速度的比例与音律的高低相类比,他认为他现在发现了行星和谐运动的原因。

行星绕日运行中,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速度不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他认为这相当于音律频率的变化。由于各个行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各不相同,因而构成了和谐的音乐。

而这无声的和谐音在行星一次次不和谐的绕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在论述行星和谐运动的过程中,开普勒提出了他的和谐定律(现称为第三定律):任意两个行星运行周期的时间之比恰为它们离日平均距离的3/2次方之比。现在一般表达为T2/a3=C(T代表行星运行一周的时间,a代表轨道长半径,C代表常数)。开普勒第三定律在天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之一。

上一篇:士祸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