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论颂》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80页(705字)

亦称《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论》、《高建法幢论》。

印度大乘佛教瑜伽唯识学派的主要论着之一。此论与《唯识二十论》被称为世亲唯识思想的两大论着,主要内容基本上与《唯识二十论》相同,它把《解深秘经》、《大乘阿毗达摩经》、《摄大乘论》中的唯识思想用三十颂概括,论述三界唯识所显现的唯识论,并有所发展。根据唐玄奘译本,全颂以五言三十行的偈颂进行概论。

其中的前二十四行颂明唯识之相,认为应以“因相”表示充分理由的性质,充分理由应具备遍是宗法性、同品立有性、异品遍无性等三个条件(三相),以因之相的“因”为中心,论证宗、因、喻之间的逻辑联系。

后一行颂明唯识之性。唯识三性即: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三性说的中心是依他起性。

一切法存在于认识之中,认识无非是心、意、识的分别作用。由此三自性成立“唯识无境”,依他起是以心识为因缘而派生之现象界,对此加以分别。认为客观实有,则名“遍计所执性”,排除客观实有的观念,体认一切唯有识性,达到“圆成实性”。

最后五行颂明唯识的行位。

《论》中对其以前所流传的心所与八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识的转变和辩论思想、识变二分、种子至现行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于《唯识三十论颂》的注释书颇多,在印度有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胜子、智月等十大论师的注释。

唐玄奘以护法的注释为主,杂糅其他几位论师的说法,译为《成唯识论》十卷。在中国解释《成唯识论》的着作有:窥基的《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慧治的《成唯识论了义灯》等,影响颇大。

上一篇:《唯识二十论》 下一篇:唯能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