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信蒂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16页(758字)
【生卒】:1564—1624年
【介绍】:
全名谢赫·艾哈迈德·希尔信蒂。
印度伊斯兰教着名宗教学者、苏非派纳克什班迪教团长老宗教改革运动先驱。从“穆贾迪第·阿尔费·萨尼”(Mujadidi Alfi Sani)闻名,意为“第二千纪复兴者”。生于希尔信德(现印度旁遮普邦境内)。
早年受家庭教育,后去德里、阿格拉等地拜名师探索圣训、诠释及论理科学,17岁时学完全部宗教知识。
曾随其父学习吉什提教团、苏赫拉瓦迪教团和卡迪尔教团各派神秘主义修炼方法,最后参加纳克什班迪教团,拜哈加·穆罕默德·巴吉·比拉为师,在神秘主义修炼中达到极高境界。一生以纯洁伊斯兰教为己任,强调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提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不能融合或联合,而只能是邻居”的观点,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被誉为“次大陆穆斯林精神上的监护人”。为抵制阿克巴大帝力图推广的混合主义的“神圣信仰”和泛神论思潮,在民间大力发展纳克什班迪教团,恢复沙里阿法和伊斯兰教信仰,因此遭到朝廷迫害。其宗教、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达官显贵和宗教首领的书信中。主要着作有《哈加·巴吉·比拉传》、《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及《书信集》等。起初赞成伊本·阿拉比的“存在的单一性”的本体论证明,认为除真主外,没有其他的存在。
真主和它的属性是同一的,真主是自然界的本质。后又针对这一学说提出“见证的单一性”,认为真主虽然创造了宇宙万物,但被创造物并不等于真主。
真主是一种必然的、永恒的存在,而世界是一种偶然的、暂时的存在。指出“宇宙万物不是真主属性的外显,而是真主属性的反映”。后期对神秘主义修炼持矛盾态度,认为人的知识只能通过“启示”即沙里阿法获得,而不能通过神秘主义的体验,但又主张“在祈祷中与主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