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分析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25页(2171字)
德国哲学家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逻辑的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两部分。
概念分析论,并不是分析概念,而是分析知性自身的能力及其纯粹使用。康德叙述问题是从分析知性开始,进而范畴、图式、最后提出先天知识原理。在“先验分析论”中提出了他的知性范畴,旨在回答“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所谓的知性,是指主体自我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并把它们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相对于感性而言,知性是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主体通过表象认识对象的能力。知识来源于心灵的两个源泉:感性和知性。通过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通过知性,对象在和那个被给予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
感性和对象处于直接的相互关系之中,没有对象刺激就不会有感觉印象的产生,而知性并不与某个对象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为心灵所规定的表象和对象的关系在思维对象,因此,它与对象的关系是间接的。感性是被动的,知性是能动的,它可以自发地产生概念。知性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想。要形成知识必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供事物的客观有效的判断。
从而产生真正的认识,使得认识成为科学,并使一切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成为可能。
知性不同于感性,它是思维的主动性,是借助于概念把各种观念统摄于一个共同概念之下的统一机能。知性运用概念的唯一方法就是下判断,所以知性可以说是产生先天概念的能力,是下判断的能力。康德以形式逻辑中四种判断的分类,作为发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线索;如:
(1)逻辑判断表
①量的判断——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②质的判断——肯定的、否定的、限定的;
③关系的判断——直言的、假言的、选言的;
④样式的判断——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
(2)先验理智概念表
①量的概念——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
②质的概念——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③关系的概念——实体性、因果性、共存性;
④样式的概念——可能性、存在性、必然性。
这些纯粹知性范畴具有如下特点:它不自经验产生而为先天概念;它是思维形式而非直观形式;它是基本的而非引申的,它自身完备、自成体系,包括了知性的全部领域。
康德的范畴仅仅是规定对象的思维形式,它不含内容,只有应用于经验才有客观实在性。但是,范畴不同于经验概念,它与表象不是同类的。
那么范畴如何应用于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把范畴时间化,时间是纯直观形式,它既可连接表象,又听命于知性,与范畴同源。这个时间的中介又称图式(Schema)。图式是创造的想象力之产物,康德又称之为先验图式,它来自“统觉的先验综合”这种潜藏意识中的先验综合能力,使感性与知性的连接成为可能。这种先验图式,即使范畴应用于经验,赋予范畴以实在性,又使图式制约着范畴,使之仅仅应用于经验以内,而不作超验使用。
关于纯粹知识的基本原则,就是范畴经过时间化、由判断形式而表现出必然连接的先天综合命题。自然界的合乎法则性,就是由于这些先天综合命题而得到合理的解释。
所以基本原则可以看作是范畴图式化的结果。基本原则和范畴在种类上相同,在数目上一致,如后所示:
第一基本原则为直观的公理:一切直观都是绵延的量;
第二基本原则为知觉的预测:在一切现象中,作为感觉对象的实在者,皆有强弱的量;
第三基本原则是经验的类推:经验类比的原理是:经验只有通过知觉的一种必然连接的表象才是可能的;
第四基本原则是经验思维的三个准则:(1)凡与经验的形式条件一致的都是可能的;(2)凡与经验的质料条件相结合的就是现实的;(3)凡按照经验的普遍性而规定的就是必然的。
康德把纯粹知识的基本原则,看作是先验哲学的最高成果;他认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而且我们必须不是通过经验,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则性,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去寻求自然界。”人为自然界立法,这就是先验分析论得出的结论,也就是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的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