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战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521页(765字)
1912年巴尔干四国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和1913年巴尔干同盟之间的战争。
土耳其在意土战争中失败推动了巴尔干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结成反土耳其同盟,不久希腊和蒙特内哥罗参加,形成四国同盟,目标是解放仍在土耳其统治下的本民族同胞。但同盟因俄国插手以及德、奥匈勾结起来支持土耳其,使矛盾成为大国内的角逐。
1912年10月四国同盟向土耳其宣战,在几周内击溃土军,进逼土首都君士坦丁堡。1913年4月土耳其被迫求和。1913年5月在伦敦召开有几个大国代表参加的国际和会。
5月30日签定和约规定:土耳其欧洲部分领土除保留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一小块土地外,其余全部让出,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三国分割;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在16国监督下)。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分割马其顿地区时发生争执。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结成反保加利亚的同盟,不久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进来。由于协约国和同盟国从中挑拨和操纵,1913年7月以保加利亚为一方,以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为另一方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蒙特内哥罗和土耳其也参加反对保加利亚。结果保加利亚战败。
经奥地利干预,双方停战,1913年8月10日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希腊得到包括萨洛尼卡在内的南马其顿;塞尔维亚得到马其顿大部及桑甲克的一半土地;蒙特内哥罗取得桑甲克另一半土地;罗马尼亚得到多布罗加南部;土耳其又从保加利亚手里得到亚得里亚那堡。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奥匈统治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两省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迫切要求从奥匈统治下解放出而和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积极支持这一行动。奥匈则要吞并塞尔维亚,得到德国支持;俄国则插手塞尔维亚。
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张和斗争使巴尔干形成为欧洲的“火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