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39页(743字)
艺术门类,包括雕塑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金属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陶瓷工艺(陶瓷、玻璃料器等)、髹饰工艺(漆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织工艺(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等)。
其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艺术。商、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崇尚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初唐和盛唐时,工艺美术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宋代出现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充分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元代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突出贡献。明代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有比较全面的发展,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清代工艺美术门类完善,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手法丰富。
但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致使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