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85页(1136字)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受到不同程度控制的国家或地区;一种在政治方面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封建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因素已得到一定发展的特殊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状态的形成是由于帝国主义等主国之间的领土争夺中矛盾尖锐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反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属于半殖民地的国家有波斯、中国、土耳其等。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之前的社会,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主要特点是:①帝国主义的入侵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并且同官僚买办资本与高利贷资本剥削相结合,使封建剥削方式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有所发展,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软弱,民族资本设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又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又保持着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密切联系;③政权性质先是皇帝和贵族的封建专制,经过军阀混战,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和军阀官僚统治,最后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不仅操纵了旧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政治和军事力量,使近代中国在经济上失去独立性,政治上丧失了国家主权;④由于列强分割,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以及封建割据之中,旧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⑤旧中国的人民大众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贫困破产,毫无政治权力,这种贫困与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罕见的。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外流,封建官僚统治的剥削和压迫使广大劳动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状况造成了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经济极端落后。在全国解放前夕,近代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10%,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却占90%,大大落后于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商品生产的发展,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
这种保守、僵化的封建统治使近代中国的生产力大大落后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最后无法抗御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国民经济又遭受严重的破坏。
中国人民在近百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经过多方面的选择,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找到了一条救亡图存,获得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