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效应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227页(2794字)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对自身及其他商品的需求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效应,下面以只消费两种商品的简单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那么二者的相对价格就发生变化,因此,两种商品之间的最佳替代率也就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会使消费者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比例。一般情况是,消费者将增加对相对价格变得便宜的商品的消费,减少对相对价格变得较贵的商品的消费,这种影响就被称为替代效应。

另一个效应称为收入效应。

考察价格变动产生的效应的办法是把价格变动分为两步来分析。

第一步,让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同时调整货币收入,使购买力保持不变。这里购买力保持不变的含义是原有价格向量下的最佳消费束在新的价格向量下仍在消费者新的预算约束线上。

这也就是说,新预算线是绕着原消费束转动的,而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新的相对价格;第二步,对购买力进行调整,恢复到原来的名义收入,同时使相对价格保持在新的相对价格上。下图以两种商品为例,假设商品1的价格下降,设消费者的名义货币收入为m,p1为商品1的原来的价格,p2为商品2的价格。

商品1的价格发生变化后的新价格为p1*

初始预算约束线和最终预算约束线的位置如图所示。由于是商品1的价格下降,最终预算约束线实际上是绕纵截矩m/p2向右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上图是把预算线的这种转动分为了两步,第一步,是预算线绕着原消费束转动,斜率变为新的相对价格,这就是图中所标明的“转动后的预算线”。

第二步,是转动后的预算线向右上方平移得到最终预算线。

这种转动-移动步骤,使我们能够方便地把需求变动分解为两部分。第一步的转动是预算线斜率发生变化,而购买力保持不变的一种变动;而第二步则是斜率保持不变,而购买力发生变化的一种变动。

当然,事实上消费者仅仅是根据价格变动来作出新的消费选择,他不会有意的将这两步分开进行,但这种假设的分解方法却使我们的分析既富有洞察力,又变得简单明了。

我们来看看转动后的预算线的经济学意义。这条线同最终预算约束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具有相同的相对价格。但它们的纵截矩不同,所以这两条预算约束线所代表的货币收入也不同。由于初始消费束(x1,x2)仍处在转动后的预算约束线上,这表明初始消费束在转动后的预算约束线上恰好是支付得起的,这就表明消费者的购买力保持不变。

我们来计算一下为使初始消费束恰好支付得起,货币收入的调整量应是多少。

设m*为恰好使初始消费束支付得起的货币收入量,这个货币收入量就是转动后的预算线所代表的货币收入量。既然,(x1,x2)在(p1,p2,m)和是支付得起的,因此,我们有:

m=p1x1+p2x2

用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得到:

这个方程表明,为使初始消费束在新的价格水平上仍恰好支付得起,货币收入必须作出的变动等于商品1的初始消费量乘以商品1的价格变动量。注意,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方向是相同的。

商品1的价格下降的话,收入的调整方向就一定是负向的。原因在于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的购买力就提高,要保持购买力不变,就必须减少货币收入;同样,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就下降,要保持购买力不变,货币收入就要增加。

尽管初始消费束仍能支付得起,但一般它不是转动后的预算线上的最佳消费束。在上图中,我们用Y表示转动后预算线上的最佳消费束,这个消费束,就是我们在改变价格,然后调整货币收入,使购买力保持不变后得到的最佳消费束。

从初始消费束到这个最佳消费束的移动,反映了价格变动但购买力保持不变时消费者如何用一种商品来替代另一种商品。

利用需求函数,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替代效应△xs的大小。

我们以商品1为例,假设商品1的需求函数x1(户1,p2,m),那么:

商品1需求变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实质上是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

有三个问题需要强调一下。

第一,上面所分析的这种替代效应,称之为斯勒茨基替代效应(Slutsky substitution effect),还存在着另一个替代效应的概念:希克斯替代效应(Hicksian substitution effect),这个替代效应不是保持购买力不变,而是保持效用不变,即它是在价格变化后对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作出调整,使它恰好回到初始消费束所在的无差异曲线上。

第二,商品的自身替代效应一定是负的,即某一商品价格变动时,由替代效应引起的自身需求变动,方向总是同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如果价格上升,商品的自身替代效应应引起需求下降(或不变),如果价格下降,商品的自身替代效应引起需求上升(或不变)。这一点对上面两种意义的替代效应都是成立的。第三,替代效应有时又称为“补偿”的需求变动,所以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又称为斯勒茨基补偿(Slutsky compensation),希克斯替代效应又称为希克斯补偿(Hicksian compensation)。

“补偿”一词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由于价格上升,消费者必须给予足够的收入补偿,才能购买他原有的消费束或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当然,如果价格下降的话,对他的“补偿”就是从他那里取走部分货币。

参考文献:

H·范里安,1995,《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H.Varian,1992,Microeconomic Analysis,W.W.Norton Company,Inc.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1997,《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保罗·A·萨缪尔森,1983,《经济分析基础》,商务印书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