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曲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14页(887字)
凯恩斯主义者在分析货币市场同生产之间相互关系时使用的一种图形。
西方经济学家通常用L表示货币的需求,M表示货币的供给。LM曲线描述的是,当货币市场处在均衡状态时,即货币的总需求量等于货币的总供给量,利息率同总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图为一条典型的LM曲线,从图上看,LM曲线有两个特点:一是LM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即货币的供给量等于货币的需求量;二是利息率同总产量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因而LM曲线是上升的。LM曲线之所以呈上升趋势,是因为当货币的供给数量不变时,如果市场利息率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则会增加,则货币市场便会偏离LM曲线,出现货币的需大于供,如果使货币市场重新恢复供求平衡,只有总产量减少,才能降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所以,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利息率下降伴随着生产水平的下降,而利息率增加则伴随着生产水平的上升。货币市场的变化是由货币的供给数量和货币的需求数量决定的,当这两个因素发生变化时,货币市场将受到影响,LM曲线也因此而变化。
当政府增加货币的供给数量时,原来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会被打破,出现货币的供给量大于货币的需求量,结果市场利息率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下图中用虚线所表示的是货币供给数量增加之后,LM曲线的变动情况。由于市场利息率会直接影响到投资活动,因此,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发行量来刺激投资需求。LM曲线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价格固定不变,如果价格为非固定的,LM曲线将出现混乱。例如,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价格可能会随之上升,这样,实际货币的供应量(名义货币供应量除以价格指数)会保持不变;同样,在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要保证实际货币的需求量不变,这需要名义货币的需求量同价格一同上涨,结果是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并未受到影响,受到影响的只是名义货币量和价格。由此看出,凯恩斯主义的LM曲线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理论基础之上,实际上,在价格灵活波动的条件下,政府所能控制的,只是名义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实际货币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