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历代怨诗趣诗怪诗鉴赏辞典》第695页(800字)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文作者】:朱熹
【鉴赏】:
这首诗托物喻理,以“方塘”喻“书本”,说明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保持活力,具有较高的学养。
如果抛开诗题《观书有感》,诗则纯然是咏山水的,咏物中也寓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小小的池塘犹如镜面样展开,波平浪静,光滑无痕。
这就给“天光云影共徘徊”创设了条件。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天上和地上相映照,云光明亮,云影舒淡,确为美景。
这美景之所以呈人睫前,关键在于水的“清”。因此接下来提出“问渠那得清如许”的问题,自然导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答案。
诗既描述了美景,又揭示了美景的成因,给人以“流水不腐”的启示。
如果联系上诗题一看,则会发觉全诗都作为比喻:“方塘”比喻“书本”;“天光云影”比喻书的丰富多采的内容;“水清”比喻知识的明晰;“活水”比喻看书人不断增加学识,有独到的见解。
整个诗意在说明要有好的着作,必须穷究各种典籍。这首诗由读书写到写书,读书可饱览“天光云影”,写书要有“源头活水”,形象鲜明,事理也明澈。
这首诗妙在写“观书”和“观塘”若即若离,不粘不脱。写“方塘”则形似书。
“鉴”比方塘之平,也喻书的光洁。缘此则跃入写“天光云影”,与“书”已无关系,紧切着“鉴”和“水”,从而导出“源头活水”,自然捷便。可是细思之下,则又为讲的读书、写书之理,将读者的思绪纳入本题之中。
由于作者观察入微,表现熨贴,读来饶有兴味。
当然,以今天的观点来说,“源头活水”不仅包含书本知识,也还包含着生活实践。这也是作者以喻说理,给人留下想象补充余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