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报告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892页(874字)
亦称“绩效报告”、“责任报告”。
系责任会计中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会计报告。企业内部每一责任中心都要定期编制业绩报告,从最基层的责任中心开始,逐级向上汇编,一直到最高层,形成责任连锁,以此评价、考核各责任中心业绩,并作为今后编制责任预算的依据。
业绩报告通常列示责任预算数、实际执行数和差异数三栏。
“差异数”是评价、考核责任中心工作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志。
由于各责任中心的责权范围、控制区域大小不同,对它们评价、考核的内容亦各有所异。例如对成本中心考核的重点是责任成本。
成本中心业绩报告列示的责任成本预算数如果大于实际数,称为有利差异,表示成本节约;反之,称为不利差异,表示成本超支。对利润中心考核重点是边际利润和税前净收益。
利润中心业绩报告列示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利润和税前净收益的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数,如果边际利润、税前净收益预算数大于实际数,称为有利差异;反之,称为不利差异。对投资中心考核的重点是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投资中心业绩报告中列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净收益、营业资产、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的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数。如果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的预算数大于实际数,称为有利差异,反之,称为不利差异。
编制业绩报告是一项细致而严肃的工作,在编制时,主要须注意以下三点:(1)可控性。责任会计要求业绩报告中各项指标必须是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以可控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各责任中心业绩的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考核它们的业绩。(2)及时性。
按业绩报告编制的时间划分,一般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和年报,各责任中心必须在报告期末迅速编报业绩报告,以便将其信息及时反馈给各责任中心主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3)适用性。
责任会计要求对不同管理层次的责任中心分别报送详细程度不同的业绩报告。高层领导要掌握整个企业经济活动情况,对他们报送的数据不需过细;而低层领导负责具体业务,业绩报告中数据、资料必须详细,除货币指标外,还应有实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