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121页(1304字)
【生卒】:1891—
【介绍】: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教育家,专长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字擘黄,原名柏丸。1891年1月7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1914年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心理学和哲学。
毕业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学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
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清华大学心理系的心理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22-1926年间,他还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哲学心理学组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清华大学心理系担任教授。
1952年院系调整,转至北京大学哲学系任心理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现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会顾问。
唐钺在心理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先后曾开设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史等多门专业课程。
他治学严谨,教学态度认真负责。在60多年来的教学中,他为中国培育了大批科学人才,其中有许多后来成为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或神经解剖生理学家。
唐钺一贯重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的研究,早年曾多次发表过有关白鼠的生理心理学实验研究论文。留美时,他掌握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系统知识,受到了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实验基础训练。
1959年前后,他对W·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与心理学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曾发表过《对詹姆士实用主义的初步批判》(1955)、《对詹姆士彻底经验论的批判》(1956)和《批判詹姆士心之选择之谬论》(1959)等论文。他还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泛性论的唯心史观作了批判。
他不但对心理学有精深的研究,而且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国故”。论着有:《国故新探》、《修辞格》、《尹文和尹文子》、《阳燧取火与方诸取水》和《论道教何以托始于老子》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曾受到国内哲学界、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广泛重视。
五十年代末期起,他曾多次发表有关发展中国心理学的意见,如《略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959)等。他注意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运用到教学科研中去。
他认为重视心理学的应用,才能使中国的心理学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应有的、全面的贡献。
唐钺还注意向国内介绍外国心理学、哲学名家的着作。
曾发表过康德的《道德形上学探本》(1957)、约翰·穆勒的《功用主义》(1936、1957)、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和《宗教经验之种种》、兰德编的《西方心理学家文选》(1959)、蒲莱尔的《幼儿的感觉与意志》等多种译着。60年代,他专门从事西方心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翻译了墨菲的《近代心理学史导引》。
1982年出版了他为心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一部教材——《西方心理学史大纲》。这部二十多万字的教材,史料充足、论点明确、文字简洁,近年来一直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学史课程的基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