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诗歌卷》第385页(664字)
初载于1922年6月29日上海《民国日报·觉悟》。文章对“五四”时期新诗创作的一种新形式小诗,作了历史的回顾和理论的探讨。它指出:“所谓小诗,是指现今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这种小诗在中国文学里古已有之,它最适合表现“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复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文章从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从“为内容去定外形”的角度,指出现代抒情小诗“应了需要而兴起正是当然的事情”。在谈到中国现代小诗受外来影响时,作者认为中国的新诗在多方面都受欧洲的影响,独有小诗仿佛例外,它的来源在东方。这里又有两种潮流,分别来自印度与日本,在思想上是冥想与享乐。来自印度的影响是佛教哲学诗“偈”或“伽佗”,以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富有情趣和哲理的短诗。特别是泰戈尔的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是很大的。来自日本的影响,则是短歌和俳句,以及子夜歌一流的小呗。短歌长于抒情,俳句即景寄情,小呗以写情为主而更为质朴,其共同点是简洁含蓄。论述中,文章举冰心、俞平伯和汪静之的诗为例加以说明。文章还认为:“小诗的第一条件是须表现实感,便是将切迫地感到的对于平凡的事物之特殊的感兴,迸跃地倾吐出来,几乎是迫于生理的冲动,在那时候这事物无论如何平凡,但已由作者分与新的生命,成为活的诗歌了。”第二条件便是简练,诗歌本来最重含蓄,小诗自然更讲究字句的经济。作者认为对小诗不必责望太深,“做诗的人要做怎样的诗,什么形式,什么内容,什么方法,只能听他自己完全的自由,但有一个限制的条件,便是须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