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颐生微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下》第1686页(765字)
四卷。
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滋阴之上”等。治疗上擅长温补。临证上着重“问因”、“别证”、“知己”和因病制宜,体现了辨证施治的观点。李氏治学,主张贯通诸家之长,不偏不倚。他认为古代医家着书立说,持不同理论自成一家,并非见解有伪,而是各有阐发,补前人之未备耳。由于李氏采用各家之长,立论审慎平正,常能由博返约,提要钩玄,故流传很广。其虽宗薛立斋、张景岳而重视先天,补肾却不专主地黄;宗李东垣而重视后天,治脾并不胶着升、柴;谈肝肾龙雷之火,又慎用知柏等苦寒沉降之品;论治伤寒六法,力辟无补之谬。此书为沈朗仲校订。李氏先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撰成《颐生微论》,后又经反复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于崇祯十五年(1642)成就此书。全书共有二十四篇,为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妄辨、审象、宣药、运气、脏腑、别证、四要、化源、知机、明治、风土、虚劳、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感应。内容繁富,涉及养生、医学源流、脏腹、诊法、治则、方药、病证、医案、五运六气等诸多方面。
“三奇”中论述兼及道书修炼,如三尸行呵吸等法,已超出医家之术。书中突出预防为主的思想,故首列养生、气功、按摩等调摄之法。先天论、后天论两篇反映了李氏注重脾肾的学术思想。
强调探求病因,治病必求其本,选常用方剂约百首、录寻常药物一百二十种。
后录证情复杂之医案三十例,示人以规矩准绳。全书持论精辟,宗诸家之长,上自《内经》、《难经》之论,下及诸名医之言,有理论有实践,可供临证参考。有崇祯十五年(1642)金阊付万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