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骨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68页(1010字)
骨化性肌炎又称异位骨化,肘关节是骨化性肌炎的易发部位之一。
(一)流行病学
肘关节损伤发生骨化性肌炎约3%,85%骨化性肌炎缘于肘关节脱位。
(二)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常与肘部创伤有关,特别是肘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合并骨折者发病率更高,尤以桡骨小头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病率最高。此外,在肘关节损伤后的康复期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或悬吊牵拉锻炼关节屈伸,或脑部损伤后肢体抽搐痉挛,也可引发肘关节创伤导致骨化性肌炎。
(三)生理病理
创伤可导致肘关节周围肌肉损伤出血,骨折脱位可使骨膜破损,肌肉内血肿包含碎裂的骨膜或骨片,后者释放骨母细胞,同时血肿机化时纤维细胞转化为骨母细胞,形成异位骨化。病理检查可及包块与周围肌肉、软组织界限清楚,切面白色光泽,中央为软组织,外周为骨组织。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块分为三层:外侧为矿物质沉积形成致密板样骨,镜下可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中成为骨样物质和成骨细胞;内层为软组织,早期增生活跃,有未分化的叶间细胞,细胞形态正常,后期为脂肪组织替代。
(四)临床表现
肘部可及较硬的软组织肿块,渐增大,伴疼痛,约8周后生长停止,疼痛消除,但肘关节活动受限。伤后数周至数月肿块骨化。
(五)诊断标准
依据创伤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肿块生长期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骨化形成后X线片可及骨化影,与相邻骨组织间有透亮分界线。伤后1周核素锝扫描可及浓聚,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无创伤史的肘关节周围骨化肿块,应取整体包块做病理检查。
(六)鉴别诊断
无明显创伤史的骨化性肌炎称为假恶性骨化性纤维瘤,病理检查其中央区增生活跃,易与骨肉瘤或皮质旁骨肉瘤混淆,可取整个包块进行病理检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