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28页(853字)
【病因】 病原为风疹病毒,通过飞沫及大小便传染,患本病后可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1天,前驱期上呼吸道粘膜症状极轻微,不及麻疹严重,有的根本无粘膜症状。发热、疲乏、全身不适,有枕后、耳后、颈旁淋巴结肿大和疼痛,特别是年长儿和青少年,甚至有时可有关节疼痛等。持续2~3天后即开始发疹。皮疹为麻疹样斑丘疹或似猩红热样弥漫性红斑,4~5天后即遍及全身。发疹同时口粘膜软腭弓处有红色玫瑰样粘膜疹,以后皮疹消退,体温下降,皮疹不留痕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不难诊断。但须与下述疾病相鉴别。
一、麻疹,病情重,有典型的麻疹粘膜斑。
二、其他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及柯萨基病毒感染,肠道病毒皮疹不稠密,不广泛,常反复出现,热型常有双峰或三峰,并伴有腹泻。柯萨基病毒感染与前者大致相似,但反复较少,同时软腭弓处有疱疹出现。
【预防】
一、检疫: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有接触者,应于1周后进行隔离观察,最少8天。早期孕妇感染本病后,易损害胎儿,妊娠早期有接触史者,最好作人工流产,且在1~2年内避免怀孕。
二、自动免疫:少数地区正在开展减弱活疫苗注射,尚未广泛应用。
三、被动免疫:应用免疫丙种胎盘球蛋白肌肉注射。一般情况好者无需预防注射。
【治疗】 根据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及休息,避免其他感染。
【并发症】 偶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脑炎。